進口設備現場維修的幾點經驗
1.盡量熟悉機床的動作過程、加工原理、關鍵元件的參數等。由于一般的維修人員不直接操作機床,使用機床的機會不多,僅憑使用說明書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對于FANUC系統,多數維修人員比較了解,但不一定能熟練編程和操作。而從網絡上下載一些FANUC系統的仿真、虛擬加工軟件,則是維修人員掌握知識的一條捷徑,且資料準備的充分程度與維修速度是成正比的。比如,德國格林公司的衍磨機(Z350-125),出現主軸只有往復運動,上升不能到位的故障。初步判斷是控制主軸上升的液壓電磁閥不工作,檢查上升電磁閥(3Y3)沒有24V DC,但線圈完好。檢查控制線路(圖1),控制3Y3的接觸器有3K8、4K7、5K13、3K14等,而3Y3又與3A4、3A3、4A1、5A2等模塊有聯系,每塊模塊又是由許多邏輯電路組成。由于資料準備充分,對各控制模塊的輸入、輸出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經仔細分析,故障出在5A2模塊的d3小型繼電器上。拆下檢查,發現該繼電器的觸點已經粘連。
圖1
2.做好完善的備件計劃。對一些易損件、易損壞的線路板,都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儲備。廠發動機總裝線上的條碼打印機是斑馬公司(ZE-BRA)的Z400,打印的條碼中間有空隙,懷疑是打印頭損壞,由于沒有配件,只能通過代理商解決。格林公司Z350-125菊磨機的測量系統主要由電源模塊、尺寸比較模塊、尺寸控制模塊及氣電轉換裝置等組成,由于這些模塊都有備件,使得維修效率得以提高。一次,發現珩磨出來的缸孔時大時小,與標準尺寸有較大的差別,經分析,最后采用備件更換了尺寸控制模塊(HY33238),機床恢復正常。
3.維修工具要保證完好、齊備。特別是對于進口機床,使用的工具有英制、公制和專用工具。此外,萬用表、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也是必備。一臺KV-5MC日本加工中心,出現主軸不能驅動。手動均速轉動主軸時用示波器觀察CH7、CH8對地的波形,沒有發現方波,用絕緣小起子,調整可調電阻RV18、RV19,直到有占空比為50%的方波出現,再試機,主軸轉速正常。如果沒有示波器,光靠萬用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4.維修進口機床要膽大心細。進口機床沒有故障時,最好不要輕易裝拆,以防出現問題。如果出現故障,也要仔細檢查,選準故障點,不可盲目地拆下各種元件來檢查,以防擴大故障范圍。一臺德國佛羅里西試漏儀(MPS-40),僅有操作說明書,沒有內部線路圖等資料。故障表現為面板的電源指示燈僅有微弱亮光,壓力表沒有指示,進氣電磁閥(部分電路圖見圖2)不能打開,無法進行充氣和檢測。拆下電源板,發現+24V的輸出端連接的二極管中間有一圈細小的裂紋。焊開一端用萬用表測量,正反向電阻都是5kΩ。顯然二極管已經損壞,替換后電源指示正常。但電磁閥還是不能打開,拆開電磁閥頂面,發現該閥是帶傳感器并能自動調節的電磁閥,上面有一小塊線路板,布滿了各類細小的貼片元件,維修相當困難。測24V DC電源已經輸入到電磁閥,卻沒有動作,肯定電磁閥故障。咨詢代理商,該閥售價萬元以上,而且定購周期較長,于是決定自己修復。先用萬用表檢測各貼片元件,發現貼片保險1RD已燒斷,說明負載存在短路現象。
圖2 B6電磁閥內部元件部分電路圖
當檢查到穩壓集成塊7815時,該輸入腳與地短路,沿著線路檢查,與1腳相連的只有貼片二極管1D,焊下1D檢查,兩端電阻為0.8Ω,證實該二極管已擊穿。考慮到沒有同型號的貼片二極管代換,使用耐壓大于30V(3A)的普通二極管(如IN4001)代替。用細銅絲代換已燒斷的貼片保險1RD,再換上另一塊7815,試機后設備恢復正常。
5.現場維修后,及時把故障現象、維修經過、采取的措施記錄下來,當再次出現此類故障時,就能通過查找相關記錄,采取正確的維修步驟,少走彎路,達到快速高效維修目的。美國辛辛那提公司的T-10臥式加工中心,數控系統為西門子A950,主軸內出現故障,通過觸摸屏,查找I/O狀態表,顯示實現該功能的電磁閥(S0L33)已得電,懷疑電磁閥損壞,將其拆下發現該閥芯一根彈簧已斷,使電磁閥打不開,更換彈簧后,故障排除。幾個月后,當另一臺機床出現同類故障時,查看故障記錄本,直接更換彈簧,輕松地排除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