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粗加工費低于100美元不得報關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針對國外銅精礦供應商打壓銅加工費的狀況,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措施,要求銅精礦粗煉加工費(TC)必須在100美元/噸以上才能報關。
另據有關媒體報道,國內八大銅冶煉企業日前一致同意,如果下半年加工費達不到合理水平,將實行聯合限產,減產幅度為10%。
業內人士表示,國外銅精礦企業壓低加工費是國內企業聯合限產的導火索。目前國外礦山企業開出的粗加工費為60美元/噸、精煉費(RC)為6美分/磅,最近的一個招標結果更是將TC/RC壓到28美元/2.8美分。而按照G云銅總經理何云輝提供的數據,去年現貨粗加工費最高達到180美元/噸,低的時候也有110美元/噸。
對冶煉企業來說,加工費的高低與企業的盈虧有密切關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鄒韶祿表示,目前國內銅冶煉企業的盈虧平衡點在90美元/9美分,而60美元/6美分的加工費將使冶煉企業出現嚴重虧損。
當然,由于資源自給率和經營模式的差異,銅加工費的變化對冶煉企業的影響也存在較大差異。如果銅精礦由自有礦山提供,加工費對企業盈利自然不存在影響,但如果精礦來自進口,那么無論是買斷還是來料加工,冶煉費都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
來料加工中,冶煉企業的收入是加工費,成本則是電費、人工及折舊等;在買斷加工中,冶煉企業的收入由銅價和產量決定,而銅精礦則是企業的主要成本。不過,按照國際慣例,銅精礦的價格是銅價減去加工費的差,因此,加工費降低相當于提高了買斷企業的原料成本,變相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當然,和來料加工相比,在買斷方式下,企業還需要承擔購入銅精礦和賣出精銅這段時間銅價變動的風險。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主要有G江銅、G云銅和G銅都三家銅生產企業。G江銅年報顯示,其2005年共生產陰極銅42.2萬噸,其中加工陰極銅11萬噸,平均加工費為2515元/噸。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粗銅加工費降低到60美元/噸,G江銅的加工費將降低到約1540元/噸,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將減少收入和利潤1.07億元左右。
而據G云銅有關人士介紹,在公司去年30萬噸左右的產量中,資源自給部分只有8000噸左右,此外還有不到10000噸的來料加工,剩下的都采用了買斷加工方式。公司盈利對加工費的變動更加敏感。G銅都情況與G云銅相仿。
業內人士認為,為防止走上鐵礦石談判的老路,國內銅加工企業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非常必要。如果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形成相對合理的加工費水平,國內冶煉企業都將不同程度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