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機械行業:新形勢下如何謀求新發展
筑路機械的特點是品種多、批量小。除壓路機和小型機具外,其他產品很少有年產超過5000臺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規模不大的行業,2008年,全行業29家主要企業的總銷售收入為167.83億元,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筑路機械分會的統計,全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大約為250~300億元。
在拉動內需的大環境下,基礎建設投資成為國家宏觀調控最有效的手段。這其中,交通建設投資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也正因為如此,筑路機械能否充分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成為企業關注的話題。4月19~20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筑路機械分會主辦,無錫利雅路熱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筑路機械分會2009年年會在江蘇省溧陽市舉行。分會理事長姬光才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的筑路機械工業已經進入一個成熟的發展期,路面施工機械品種齊全、配套體系成熟;養護機械也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面對金融危機,企業要充分依托政府的有關支持政策,抓住發展機遇,促成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整合背景下謀發展
姬光才說,回顧近年來的發展歷史,筑路機械行業經歷了一個重新整合、重新排隊的過程。1989年,筑路機械分會的前身———全國筑養路機械行業聯合會共有104家會員企業。經過20年的發展,一大批優秀會員企業從小到大,成為當今行業的中堅和骨干;此外,徐工、三一、中聯等企業由于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儲備,進入行業后發展速度很快,成為業內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原有會員企業中,部分成功改制,煥發活力,而部分卻成為歷史。目前仍在持續的金融危機成為企業再次重新排隊的機遇之一。為了應對危機,國家制訂了拉動內需、鼓勵產品升級、企業出口等政策都對筑路機械行業產生了利好影響。然而,企業在資金等方面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二者疊加,必然使筑路機械企業再次面臨整合與排隊。
姬光才認為,我國筑路機械企業要想在此非常時期保持強大的競爭力,首先要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以及產品的加工能力、加工手段和職工的技術水平。近年來,國家在各行業內推廣的標準化制訂工作的目的也是在于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加強行業的競爭力。其次,企業需要注重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提高自身的研發創新和投資能力。目前,我國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專利技術越來越多,部分企業還擁有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技術亮點。再其次,營銷時要兼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目前,部分筑路機械產品的市場總銷量已趨于穩定,行業內企業共能生產各類筑路機械約兩百多個品種上千個型號,競爭非常激烈,比如瀝青攤鋪機,2008年的銷量僅比2005年上升了42臺。企業只有通過提高產品的利潤率才能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
挑戰中尋求機遇
由于我國的交通投資具有很強的計劃性,每年的道路投資計劃多在前一年年底和當年年初基本落實。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初顯,并未對企業當年的銷售情況產生太大影響。但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在今年年初開始顯現。不少企業表示,今年年初產品銷量有所下滑。
鎮江華晨華通路面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華通)技術中心主任楊寶林告訴記者,今年國家的利好政策陸續出臺,由于這些政策的實施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即使前幾個月企業的銷售情況不夠理想,從長遠來看,市場還是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華晨華通的出口占據了總銷量的50%左右。由于海外市場受影響較大,楊寶林認為,今年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沖抵海外市場份額的下降,如能與去年的銷量持平就已經是打了一場勝戰。河南陸德筑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助理彭長順說,以前用戶購買他們的產品,只需支付較低比例的預付款。目前由于用戶方兌付錢款的能力下降,為了控制企業風險,他們將預付款的比例做了調整,有時高達95%。南陽市亞龍筑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王振濤說,目前國內市場的購買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這主要由于施工企業過去在施工時多是自行墊付施工款,隨后到有關部門兌現錢款。但受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施工企業去年的施工款還未能回收完畢,今年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開工,不會大量購買設備。據悉,筑路機械在裝備制造業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是為道路建設服務。因此,交通建設投資力度的大小,對筑路機械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孫軍杰說,今年我國的交通投資力度非常大。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和四川等地的交通投資額都將超過1000億元。這無疑將成為筑路機械發展的重要外在條件。
標準化促有序競爭
由于我國筑路機械行業的標準尚未完善,這極大地制約了行業的發展。2006年,筑路機械分會首先開始關注從業人員的標準制訂工作。2006年11月,筑路機械分會開始制訂“瀝青攪拌設備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歷時兩年,于2008年完成了該標準終審稿的修改與報批工作。2008年,依托行業內的重要企業,筑路機械分會在吉林、鎮江、南陽、無錫、泉州和長沙建立了6個瀝青攪拌設備職業鑒定站,除無錫站外,其余5個鑒定站已經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其中南陽鑒定站已于去年率先獲得培訓資格,在本屆年會上,姬光才理事長和國家發改委機電運行局的李鏡處長共同為吉林、鎮江、泉州和長沙4個鑒定站頒發鑒定許可證。
另外,協會還聯同部分企業,共同編制了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裝調維修工瀝青、機械和電氣3個系統的初級和中級培訓教材。目前,該教材已經發給各編寫企業,進行最后的校對和完善。該教材編纂完成后,將用于這幾家鑒定站的培訓工作。此次年會上,編寫組向企業征集了瀝青攪拌設備技能培訓的問答題,準備建立考試題庫。
姬光才說,在完成對從業人員的標準制訂工作過程中,協會認識到,主機產品的標準化制訂工作也應該同步進行。去年6月,道路瀝青加工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正式成立,標委會秘書處就設在筑路機械分會。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規定,“技術委員會應以企業為主體,由來自企業、科研、用戶和檢測機構等方面的代表組成。涉及產品或市場結合緊密的技術委員會,原則上應由國內龍頭企業、骨干企業承擔秘書處。”對此,姬光才說,在工程機械行業內,把標委會秘書處設立在協會組織,筑路機械分會是唯一一家。這表明了協會組織和企業共同制訂標準的決心。這將使行業內不會出現某一家企業利用標準化主導行業發展的現象,從而為企業共同進步提供了充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