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車橋:辯證看待金融危機與國際化問題
內容提示:馬仿列最早在中國重汽工作,后來到福田公司干了一年半。期間在沃爾沃、奔馳項目當中都參與過,并且在沃爾沃公司工作過一年。三年之前加入陜西漢德車橋。馬仿列在蓋世汽車網的獨家訪談中深入談了他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危"與"機"的影響,并重點闡述其"國際化"的思路,值得國內零部件企業一起去探討。以下是其接受蓋世汽車網訪談的文稿。
馬仿列: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由陜汽集團與濰柴動力于2003年3月共同投資組建,濰柴控股51%,陜汽集團控股49%。漢德擁有西安、寶雞兩個工廠,以重型車橋為主,各系列橋總成裝配重型軍用越野車和國內各大知名重卡企業的商用車(一汽、東風、上海匯眾、安徽華菱、柳汽、南京依維柯、陜西重汽、宇通客車等)。
自2003年從陜汽集團獨立出來后,漢德車橋發展速度非常快,從成立之初的2萬多根開始,經歷5萬、10萬、18萬這幾次很大的階段性發展,到2008年達到23萬根規模(銷售收入28億元)。如果不是金融危機影響,我們計劃今年產銷規模達到30萬根規模;現在打算維持在2008年水平。目前我們已經規劃產能達到45萬根(2007新建的西安工廠,2008年開始提升了漢德車橋的產能規模)。
另外,在5年前獨立時,根本沒有"漢德"這一品牌。經過5年的發展,漢德已經成為國內重型車車橋的重要知名品牌,也為國際很多客戶配套。目前海外市場占漢德車橋20%比重,俄羅斯是我們主要市場。
目前,漢德車橋主要集中在國內外OEM市場,但售后市場也是我們規劃中的目標市場之一。在產品方面,我們之前以重卡為主,現在逐漸向中卡延伸;從運輸卡車向超重型卡車與工程機械延伸。從產品角度目前已經實現,從市場拓展方面還需要在規模上進一步擴大。
來漢德之前,我在福田做過,參與過福田歐曼從零開始到將歐曼打造成細分市場中舉足輕重地位的過程。這種經歷和我現在漢德所做的是一樣。中國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蛋糕也會擴大,關鍵看企業如何通過競爭切下更大蛋糕。
金融危機對車橋行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發生后,車橋前幾位生產商的位置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是據我了解,也有三四家新進入者,主要以主機廠的向上滲透為主。我認為,新進入者主要是看中發動機、車橋等幾個關鍵總成的業務發展空間。新進入者的加入,會讓車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
做企業最重要的仍然是戰略。我認為,金融危機僅僅是影響企業戰略實施的時間點,或延遲或推后,或快速實施或慢速實施。企業一旦確定好戰略,就應該毫不猶豫、堅定不移地推進自己的戰略。
比如金融危機可能會對目前的出口有所影響,但是它可能會對國際化戰略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為金融危機對跨國公司原有的零部件企業的競爭力產生影響,甚至會危及他們對主機廠的穩定供貨,這樣北美、歐洲等跨國主機廠就可能會考慮在低成本國家尋找新的供應商庫,這就是我們中國供應商百年一遇的機會。
中國供應商還可以針對金融危機做一些戰略上的調整,比如從產品線上、內部產品生產水平、產品開發與管理水平提升等多角度。另外,還有一些新興市場仍然有機會,比如我們在伊朗市場的勢頭仍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