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行業路在何方?
競爭是市場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動力,是無可非議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我國的壓縮機設計制造業有了長足的發展。6M、MII等一系列產品為加速我國石油化工、化肥產業的發展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參與國際招標中也顯示了民族工業的崛起和希望。文中列舉了大量的歷史數據,真實地揭示了壓縮機行業殘酷血殺的事例。不足之處是作者在篩選素材時,選擇了帶有嚴重傾向性的事例來闡述觀點,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敗筆,因為大中型壓縮機廠都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受過傷害,同時也傷害過兄弟廠家。
競爭是市場的機制,優勝劣汰是市場的法則,競爭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然。建立現代化競爭管理體制已迫在眉睫,業主的需求為制造商搭建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從設計選型到業主的認可、供方的承諾、關鍵人物的鎖定等一系列過程,反映出制造商銷售策劃的水平和心計;最終成交的價格,則體現制造商和顧客多種因素的整合及綜合管理的實力。同一機型你是龐然大物,人家小巧玲瓏;同一零件你的工藝是鍛打出來的,人家是鋼板制成的,成本當然懸殊很大。
所謂公平競爭是相對的。制造商建廠的時間長短不一,國家扶持力度大小不同,機械加工設備的精度和能力的差異,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深淺,已經在客觀上使國內大中型壓縮機制造商不在一個起跑線上。買的沒有賣的精,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說的是沒人做賠本的買賣。無論是保本,還是微利,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將來又有豐厚的配件利潤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造成壓縮機行業價格大拼殺的原因何在?筆者認為,供需矛盾的不平衡,企業管理和國產壓縮機技術落后,銷售理念的錯誤,行業協會監督和國外市場開發不力,腐敗分子的投機等都是導致價格戰的因素。
壓縮機行業的國內招標,通常情況下第一標開標后情況已基本明朗。業主根據技術方案的先進性、價格的差異、工期承諾的可信度、制造商歷史的口碑和供方銷售手段等綜合情況,對企業進行評價,明智的制造商根據自己制造的成本和明暗操作的所有費用決定去留。遺憾的是,已經清楚無希望中標的制造商代表,往往在此時拋出一個低于成本的價格,國產壓縮機的質量水平相接近,這怎能不讓業主動心,于是再一次揮動板斧大砍中標者一刀。我中不了標,你也別輕松,這正是壓縮機行業的悲哀所在。
游戲是應遵守規則的,行業協會應負起監督的責任,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為開拓國外第三世界的市場做些務實的工作,制造商應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上,并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扎實的工作。
一是營造企業文化讓員工真心與企業同舟共濟。
改革是為建立適應市場需要而打破原有的不適應的體系。僅靠換個廠名、合并幾個處室、甩掉幾個包袱、搞一批人下崗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是不可取的。是完全買斷國有資產還是保留部分國有資產,企業可以按照自身的情況選擇,關鍵是要改變人的觀念。經營者在企業購買了相當的股份,已經將自身利益與企業的效益捆綁在一起。但是你的全體員工是否認識到,我們和民營企業及個體戶一樣是在為自己干,僅是規模和能力比他們大。
二是保住和引進各類人才。
國企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在行業有較高知名度的各類人才。而今,許多人相繼辭別了曾經培養過自己的企業,在民企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如四川成都某壓縮機有限公司,該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國家大型二類壓縮機企業。他們帶來了國企的技術,帶來了已開發的市場,僅200多人的民營企業一年的產值已近億元。他們以低價及良好的售后服務贏得了市場。沈陽申元、四川南方、溫州固耐等一批民營企業壓縮機制造商的加盟,無疑給壓縮機行業增加了活力,但同時又給國企帶來了新的競爭。
三是企業管理的力度需加強。
如果說為社會提供優良的設備是企業發展的方向,那么,良好的服務則是國企站穩腳跟的基礎。國內大中型壓縮機制造商,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及時滿足客戶的備件需求,工作人員的態度生硬和現場服務人員的非分要求等,致使客戶對國企失去信心,開始轉向民企或個體尋求合作,尤其突出的是沈陽市云峰一條街,四川簡陽一片店,溫州更是火得很,重慶、自貢、上海、山東、安徽、廣西、湖北、陜西等配件門市比比皆是。這些個體的壓縮機配件商還承攬客戶的壓縮機技術改造項目,每年都有上百萬元的銷售額。更悲哀的是,從原材料澆鑄、鍛造、熱處理乃至特殊的專業加工,都是利用國企的設備加工完成的,這不是國企的悲哀嗎?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是不是值得反思?
壓縮機行業的老總們,你們肩負民族工業復蘇的重擔,國企改革的生死存亡握在你們手中。用你們的智慧和才干,全力完善行業的游戲規則,建立起有效地可操作的監督管理機制,開發出高水平、高質量的壓縮機產品回報社會,你們肩負著將民族的品牌推向世界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