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企業的機遇在結構調整
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壓縮機制造企業的訂貨量便大幅減少,許多已簽訂的供貨合同也終止或者延期。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眾多壓縮機制造企業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變被動為主動,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走高端產品發展之路,積極贏得市場機遇。
應對危機之舉紛紛出臺
“從2006年6月份到去年上半年,我國壓縮機行業始終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很多企業都在忙于擴張。我卻認為,市場形勢越好,就越要冷靜下來思考:市場不好時該怎么辦?”北京京城環保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康毅慶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康毅慶解釋說,一個企業的成長過程就像一個嬰兒,如果一夜之間讓他長大,就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為了避 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從2006年開始,京城環保就開始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公司內部管理流程。通過這些舉措,2008年,京城環保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 今年一季度也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上海壓縮機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輝說:“現在企業在手的訂單5億多元,如果這些訂單不黃我們今年的日 子還可以,但現在已經有一些訂單暫緩交貨。”盡管如此,吳永輝認為,從市場上看,大型往復式壓縮機在石化領域里用量較大,今年如果把這塊做上去的話,企業 仍然可以保持10%的增長。同時他表示,前幾年市場紅火,再加上企業重組,沒時間進行內部結構的梳理,借這次危機,企業正好可以對原來較小的試車臺控制系 統進行改造。
上海佳力士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孟君也表示,隨著金融危機對裝備制造業的影響逐步加深,佳力士迎來了戰略轉型期。
朱孟君說,今年除了拓寬市場領域外,還要向產業鏈下游延伸。過去市場好時配套的壓力容器等產品全都外 協。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佳力士新建了一條壓力容器生產線,并取得了生產制造許可證。除此之外,與之相配套的輸配電高壓開關等產品,也都 由外協改為自己生產。
江西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恩和認為,危機時,最重要的是堅定信心,提振勇氣,凝聚人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新品開發趨向大型高端
康毅慶認為,2008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災害后,國家將對能源結構進行調整,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得到極大關注。為此,京城環保新近開發的無油壓縮機填補了國內煤層氣壓縮機的空白,為迅速開拓這片市場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外,國內的氣體工業、石油化工、核電等行業及新型能源對大型隔膜式壓縮機需求迫切,該公司抓住機會,成功開發了目前世界最大的GD4系列大型隔膜式壓縮機。作為清潔能源的核電在未來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為此,京城環保前不久還取得了核電壓縮機生產許可證。
吳永輝說,出于企業長遠發展和居安思危的考量,上海壓縮機泵業有限公司在成功研制32噸、50噸活塞力 壓縮機組的基礎上,2007年初試制成功國內第一臺100噸活塞力的大型壓縮機,其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了石化企業對大推力活塞式壓縮機的需 求。目前,該產品已經生產了10臺。此外,上壓還為大唐國際年產46萬噸煤制烯烴裝置制造了2臺4M100往復式無油潤滑活塞壓縮機,為山西潞安年產16 萬噸煤基合成油裝置示范工程研制了4臺2D100往復式100噸無油潤滑壓縮機。
吳永輝告訴記者,上壓目前正在開發125噸活塞力的壓縮機。基礎研究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最關鍵的是缺少 一個依托項目。除此之外,上壓還研制出了適用于純堿行業的國際上最大的工藝螺桿壓縮機,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依托項目減產,雖然樣機已經開發出來,但還沒 正式交付用戶。
朱孟君告訴記者,佳力士將積極研發適用于混合動力、氫能源汽車使用的小型單螺桿壓縮機。根據2010年 上海世博會確定的園區“公共交通零排放”的交通規劃,上汽作為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伙伴聯合成員,承擔了所有新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大巴、超級電容 大巴、燃料電池轎車等車輛的開發任務。作為其合作伙伴,佳力士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上海大眾惟一的壓縮機配套供應商。除此之外,經過自主研發,他們更在去年 成功制造出高技術含量產品———無油水潤滑單螺桿壓縮機,打破了國外該產品對我國的壟斷局面。
金融危機同樣讓江西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原有的產品優勢逐步喪失。針對這種情況,胡恩和認為,科技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們自主研制開發出了4M27型空氣壓縮機。該產品體積大,風量足,用途廣,技術含量高,是該公司研制的最大型空氣壓縮機。
積極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上述企業在危機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的做法,得到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壓縮機分會秘書長錢家 祥的充分肯定。他認為,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還在擴大。為了擴大內需,促進行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十大行業調整振興規劃。預計未來三年,我國石油、 化工、冶金、船舶、環保、清潔能源等行業將進一步發展,壓縮機市場需求前景依然看好。如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工藝螺桿壓縮機、大排量無油壓縮機、高壓大排 量壓縮機、機車配套壓縮機、低噪聲船用壓縮機等。
為此,他建議壓縮機制造企業要積極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把握大的發展趨勢。一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加快產 品結構調整,開發新技術,發展特色產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加強現金流和企業內部管理,增強職工的質量意識,提高產品可靠性;三是要抓住機會引 進人才。通過這些舉措,力爭今年繼續保持全行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