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我國食品市場的影響
聯街網研究整理:金融風暴考驗消費剛性,食品市場增速趨緩
從中國商業聯合會獲悉,2008年,我國物價漲勢跌宕起伏,牽動百姓的心;問題奶粉事件沉重打擊了奶制品行業,食品安全問題給人們敲響警鐘;9月份后,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明顯加重。雖然剛性消費特征顯著,但食品市場還是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明顯回落。
從食品市場運行情況來看:
(一)食品零售額增速明顯回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限額以上零售企業食品、飲料、煙酒類商品零售額為4886.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5.68%,增幅比2007年下降6.41個百分點。同2007年相比,我國食品市場零售額增速明顯回落。
(二)食品價格漲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穩
2008年我國物價漲勢跌宕起伏,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凍天氣不但給農業帶來巨大損失,還給交通運輸帶來很大不便,造成部分地區食品供應短缺,價格上揚;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成效逐漸顯現,農副產品供應量增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逐漸走低以及翹尾因素逐漸減弱,5月開始,通貨膨脹壓力逐步緩解,12月食品消費價格水平增幅已下降到4.2%。2008全年,食品零售價格比2007年上漲 14.3%,漲幅比2007年增長了2個百分點。
(三)城鄉居民食品消費量穩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 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4%和8%。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為3201.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比2007年同期增長2.4%。
在食品消費支出增長的同時,食品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2001至2007年,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中,飲食服務所占比重明顯提高,從2001年的16.8%增長到2007年的21.7%,而糧油類消費支出占比則從2001年的 15.2%下降到2007年的13.2%。
(四)低端市場表現穩定,高端市場略有縮水
低端市場中:
糧食: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消費價格水平漲幅下半年開始回落。
肉禽蛋、水產品類: 豬肉產量回升,禽蛋產量穩步增長;肉禽產品價格水平漲幅逐漸回落,水產品價格波動平緩。
食用油:油料產量明顯回升;2008第二季度食用油價格漲幅逐步回落;外資、合資品牌占領食用油市場。
鮮菜、蔬果:蔬菜水果產量穩步增長;鮮菜價格水平增幅逐漸回落,鮮果價格水平增幅前高后低。
高端市場中:
奶及奶制品:牛奶產量增速明顯回落,奶制品銷售明顯受到“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市場占有率格局變化大。
酒類:酒類商品零售額增速明顯放慢,白酒、啤酒零售量增速回落,葡萄酒零售量增速小幅上升。
飲料:部分飲料零售量增速回落,產品品種更加豐富,果汁飲料市場競爭激烈。
對食品市場發展趨勢展望: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食品消費影響相對有限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仍未見底。不過,由于食品消費剛性特點顯著,同其他行業相比,食品市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有限。但由于消費者財富縮水,一些高端產品的銷售會不可避免受到沖擊,消費有可能“縮水”。
(二)糧食價格總水平將高于2008年
中央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2009年我國政府將通過加大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等政策來保障農民利益,防止農產品價格下降打擊農民生產積極性、影響農民收入。
北方干旱對夏糧產量產生一定影響。2008年11月以來,我國北方冬麥區降水偏少,部分地區降水量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這些地區的氣象干旱已對當地冬小麥生長造成較大影響,麥田受旱面積均超過一半。
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大幅下降;石油價格大幅回落,減輕了我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壓力。然而,受中央糧食提價政策、北方干旱等因素影響,2009年我國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三)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三鹿事件陰霾尚未消散,進入2009年,乳制品行業幾家知名企業又爆出口蹄疫、OMP、結石患兒等丑聞,再一次打擊了人們的消費信心。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首要大事。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規格,對民事賠償優先的原則予以明確,并增加了對廣告代言者的約束條款。今后食品生產企業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督,因此,只有不斷加強質量監管,增強社會責任感,企業才能維護好自身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