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于IT業的警示
由美國次級抵押債貸款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仍在肆虐蔓延。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的IT業,自然很難在這次危機中獨善其身。預計各種不利的影響,將在短期內體現在IT企業難看的財務報表、大規模裁員、并購甚至倒閉等連鎖反應上。而比較中期的影響,將會影響到IT業的發展環境,追求“快錢”的新經濟模式的根基已經徹底動搖。
但這些都還僅僅是資本和市場層面的直接影響。從產業發展規律的角度看,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教訓,對于IT產業的發展,同樣寓意深刻。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從這場危機中,世界應該吸取兩大深刻教訓: 其一,不能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卻創造一個更大的問題。此次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與美國政府沒有處理好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有關。當初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為了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通過降息來刺激房地產經濟,最終導致了次貸危機。其二,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美國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復雜,監管又沒跟上,這就為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兩條教訓,假若撇掉“金融”二字,同樣適用于IT業。
先說說第一條。IT業其實是有這方面教訓的。IT業的終極使命,是為了解決人們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問題,但IT的廣泛應用,也創造了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信息安全問題。尤其是近10年來,IT業不惜拋棄傳統電信遵循的網絡服務質量、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結果是,我們現在雖然的確擁有了海量信息,可以時時刻刻與外界保持信息溝通,但同時我們也日益深陷垃圾信息騷擾、各種信息安全威脅當中。尤其是對于那些承擔著經濟命脈的要害部門,其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其必須面對的最嚴峻挑戰。一旦系統出現大面積癱瘓并且無法恢復,其后果不堪設想。今天,如何管理好網絡和虛擬世界,已經成為IT業給世界制造的最大的“麻煩”。
再說說第二條。IT業同樣也存在“過度”創新的問題。最典型的“罪證”莫過于,在許多產品(如套裝軟件)中,打包了很多你一輩子也用不上的功能; 而為了購買這些功能,有無數人不得不花掉大筆冤枉錢,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如前所述的垃圾信息、信息安全問題,由于信息技術自身在取證、追溯等方面的復雜性,同樣給法律監管構成了巨大挑戰。
過去,IT業為了創新而一味強調所謂包容精神。今天來看,虛擬世界目前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恰恰證明了IT業有濫用這種包容精神的嫌疑。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包容的尺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