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裝備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必須大力發展自主
在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成立20周年之際,該協會與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陜西西安聯合召開了“石油、石化設備市場及品牌戰略研討會”。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理事長鄭虎在研討會上強調說,目前石油裝備制造業正面臨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但國內企業必須注重創新,全力打造主自品牌。
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從國際大環境看,一是西方發達國家受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響,裝備制造業正在逐步向外轉移,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工廠”。二是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刺激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向石油勘探領域,形成了新一輪的石油投資高峰,導致石油裝備需求劇增。鄭虎認為,中國石油裝備有些產品性價比優于發達國家,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目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都在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海外業務的拓展,這將帶動了石油裝備走向國際市場。
從國內環境來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剛剛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明確要求,裝備制造業要依托重點建設工程,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強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特別是在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大型石油化工、先進適用運輸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集成電路設備和先進動力裝置等領域要實現突破,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統集成水平?!斑@些都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石油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鄭虎說。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鄭虎同時也提醒設備制造企業,在全行業迎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和油氣供應持續偏緊,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油氣管道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也不斷加快,對石油裝備的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由此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紛紛進入該領域,石化裝備制造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從鉆機制造來看,國內在用鉆機近1300臺,經過8年的更新改造,需求量大幅減少,到2004年底只有不足500臺的市場空間。按目前的鉆機生產制造能力,再有三年多的時間國內鉆機市場將基本飽和。國際鉆機市場雖然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國內生產的鉆機智能化和質量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鉆機品種單一,缺乏適應各種地貌環境和工藝要求的特種鉆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而海洋鉆機制造剛剛起步,基本不具備海洋平臺和鉆機船的設計、制造能力。
從管線生產來看,全國各類制管企業已達2000多家,焊管機組150條,年生產能力200多萬噸,產能與需求比為5∶1。國外制管行業也相當發達,目前生產大口徑油氣用管的企業就有173家,年產量達4000萬噸,產品集中度和技術水平都相當高,基本壟斷了國際焊管高端市場。
從物探、測井裝備來看,國內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產品差距很大,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目前,國內測井裝備市場幾乎都被國外產品所壟斷,其中,斯侖貝謝、貝克阿特拉斯、合理伯頓三家公司控制國際市場上90%左右的測井工作量。
大力發展自主品牌
國內石油裝備制造行業與國外存在的差距主要是:研發力量薄弱,技術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各專業機械研究所和企業研發力量分散,缺乏裝備研發的整體策劃。在科研立項、成果轉化、系統成套、現場試驗、信息反饋等方面存在脫節現象。裝備制造業數量多、規模小,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協調,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造成生產能力浪費和一定程度的同業無序競爭,影響了裝備制造企業自身的發展。
鄭虎指出,裝制造業要實現新的發展,關鍵是要積極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認真研究和把握市場規律,下大力氣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偟乃悸肥?,緊密圍繞國內外石油工業的發展需求,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名牌產品,并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形成結構合理、強強聯合、加快發展的態勢,打造中國石油裝備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實現全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