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夫婦分類投資:清晰消費+投資基金+做份保險
理財案例:
趙先生夫妻二人今年都是29歲,結婚2年還沒孩子,計劃2009年要寶寶。趙先生是名公務員,每月固定工資收入為4000元左右,年終獎金10000元;妻子在一家中檔的外企工作,月薪約6000元,年終獎金10000元。二人單位都有三險一金。
趙先生家每月日常支出約4000元,另外每年給父母2萬元。現有90平方米住房一套,沒有房貸負擔。有車一部,養車費用約為一年2萬元。目前二人存款定期10萬元,活期10萬元。
理財目標:
1、雙方老人仍都健在,需要為老人準備一筆醫藥費;
2、想選擇一種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
理財分析:
總體看來,趙先生家具有較強的收入能力,結余比例較高,但缺陷在于收入主要來自工資,來源過于單一,萬一出現失業或意外,抗風險能力比較差,將會對家庭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二人沒有投資,導致家庭財產無法增值,難以應付通脹及未來長期支出的增長。
1、建立賬本清楚花費
現在很多家庭的開支都很隨意,沒有計劃,經常到了月底時搞不清楚一些錢花在哪里,建議趙先生建立家庭賬本,掌握家庭主要財務收支,清楚金錢的流向,檢查家庭財務是否健康,同時防止沖動消費。
另外,應急準備金是用來保證家庭發生意外時的額外支出,建議預留5個月家庭平均月支出(約2萬元)為準備金,以保障家庭資產適當的流動性。
2、投資基金提高家庭收益
目前他們的收入過于單一,如果不進行投資,既無法抵御通貨膨脹又不能使家庭財產增值。由于二人均沒有投資經驗,不建議投資股票,可以選擇基金及收益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資產配置方面可以用50%的可投資資金購買股票型基金,30%購買平衡型及債券型基金,20%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此外,由于雙方父母均健在,為他們準備的醫療費是未來理財中最不固定的開支,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也較高,建議分兩部分進行投資。一部分投資于流動性較強的活期存款、貨幣基金等,以便隨時取出應付日常保健;另一部分投資于收益和風險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爭取獲得超額收益,以應付突發性的大額醫療支出。
3、購買保險補充保障
趙先生夫婦目前只有社會統籌保險是不夠的,需要購買商業保險進行補充,一旦生病或發生意外能夠得到醫療費用及保險的補償,不會拖累家人并減少家庭的風險。建議首先以保障為目的,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及適當的醫療保險,購買原則是年交保費不超過收入的10%,保額達到年收入的10倍左右。不建議投入高額費用購買投資型保險,以免增加家庭支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