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鋼價的反轉機會很看好
據了解,《意見》和減稅政策出臺將帶來鋼鐵行業兼并重組進程加快的預期。同時,鋼價跌破成本后將引發減產和去庫存化,四季度或存在鋼價反轉的機會,市場不必對鋼鐵板塊過度悲觀。
中國證券網引用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政府和鋼鐵行業人士正在研究年底前減輕中國鋼鐵企業稅收負擔的問題,此舉可能會使行業集中度較低的鋼鐵業加快整合,同時也將減少過剩產能,并提高鋼材售價。據知情人士表示,根據計劃,中國鋼鐵企業向中央政府的繳稅將減少,其中減少的部分稅金將流向地方稅務部門。
數據:10月21日222只基金漲幅超過了1%
產能過剩一直是鋼鐵行業最為突出的矛盾,如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的《關于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和減稅政策出臺,行業內的兼并重組能夠迅速推進,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行業內的過度競爭變為有序競爭,那么企業就能夠有動力去徹底關閉落后的生產能力,從而真正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兩項措施的即將重拳出擊將帶來鋼鐵行業兼并重組進程加快的預期,在市場振蕩加劇的氛圍下,兼并重組引導的主題投資有望成為鋼鐵板塊的投資熱點。
同時,隨著鋼價繼續探底,低附加值的鋼材品種開始逐漸跌破成本,市場對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憂慮越發嚴重。然而,我們認為支撐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幾個大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并且從鋼價反轉的規律來看,鋼價跌破成本后只要維持一段時間(3個月)就將引發減產和去庫存化。所以四季度存在鋼價反轉的機會。預計可能出現在11月月底前后,具體還需視毛利水平、產量、庫存等指標。鋼鐵板塊自8月后持續超跌,如果鋼價反彈,市場將發現不必對鋼鐵板塊如此悲觀。
鋼價運行機制探討
中國鋼價的長期走勢主要受表觀消費量增速的影響,而中期走勢與庫存的變化密切相關。國際經濟危機以來的兩次鋼價探底,同時伴隨著鋼廠和經銷商去庫存化的進程。
這兩個庫存的作用猶如兩個“蓄水池”。當鋼價確立升勢時,經銷商選擇主動囤貨。鋼價繼續上漲,并逐漸超過最終用戶承受意愿時,經銷商和鋼廠開始被動囤貨。庫存最終積累到難以承受時,通過往下殺價,開閘泄洪。只有兩個庫存基本實現去庫存化,鋼價才能重新確立升勢。在這個過程中,庫存的“補與降”起到了“助漲助跌”的作用。5月至今的鋼價“過山車”,正是這種模式的又一次演繹。
“跌破成本→減產→去庫存”是鋼價反轉的機制鏈。其中首要和核心的一環是建筑類鋼材一定要跌破成本才能為鋼價反轉筑底。據我們的模型測算,當前螺紋鋼產品已經跌破成本。鋼價反轉的已處于第二階段。根據歷史先例和鋼價跌破成本后影響到鋼廠生產和庫存的時滯,在半定量的程度上估計,本輪鋼價在低位盤整上起碼需要2-3個月的時間。本次從9月算起,預計11月底鋼價有可能展開下一輪升勢。當然,在確立升勢前還需觀察庫存、產量和成本的變化。以下是國際經濟危機以來螺紋鋼的現貨價格、毛利(模型估算)、產量和庫存的對應關系。
多因素支持鋼價反轉
雖然8月以來鋼價持續下跌,供給暫時出現了過度的跡象,證券市場憂慮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但在總體上,幾個大的有利因素依然都在,鋼價仍有反轉的宏觀動力:
1、目前鋼材表觀消費較高的增速是支持鋼價總體向上走的核心因素。
2、今年推動行業復蘇的主要動力——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是歷史上長期促進鋼材消費和行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和成熟模式。
3、固定資產投資一旦啟動,短期內很難停下或逆轉。
4、固定資產投資對鋼材的需求帶有剛性的的特征。
5、國際鋼價開始走強,通過進出口渠道對中國鋼價形成一定支撐。
上述邏輯曾在前面的報告中進行了分析,不再重復。最新的鋼材表觀消費同比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持續維持在歷史高位,依舊支持上述觀點。在中國的國情下,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鋼材消費的模式在一兩年內還將能夠得到維持。
另外,寒冬也不是影響中國鋼材消費的主導因素。市場對于四季度的鋼價反轉有不少憂慮,其中之一是覺得冬季會影響北方區域的施工進度,從而影響鋼材的消費。這種分析有其合理性,但從定量的角度來說,寒冬并不是影響中國鋼材消費的主導因素。近7年中,我國四季度的鋼材表觀消費量并沒有萎縮的實績,大部分仍然呈現顯著的環比增長趨勢。同期大中型企業的庫存/產量比也沒有出現異常的增長。所以不用過分擔憂冬季到來對鋼材消費的負面影響。
鋼鐵板塊資產價格與鋼價緊密聯動
鋼鐵板塊股價受鋼價走勢的影響是各國市場上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在中國兩者的關聯更加直接,鋼材市場的波動更加頻繁,并且反轉的趨勢更加明確。
中國鋼鐵板塊的價格與鋼價關聯性更加緊密。在美國市場上鋼價反轉同樣會帶來投資機會。但是以下兩個因素表明,中國鋼鐵板塊價格與鋼價的關聯性更加緊密:美國市場鋼價以外的驅動因素更多,而中國市場上多數中期投資機會由鋼價驅動;美國市場上鋼價反轉帶來的超額投資收益并不是最高的),而中國市場上中期投資收益最高的時間點就在鋼價反轉時。
“兩個庫存”變化和鋼價反轉規律就是影響中國鋼價中期波動的系統性因素之一。這種機制的形成,體現了中國鋼材市場上的“囚徒困境”。在鋼廠間充分競爭的格局和經銷商“買斷式”的代理模式下,無論是補庫存時期的快速提價,漲價時的囤貨,去庫存時的降價,或是產品微利時的堅持不減產都是個體經營的理性選擇。但是分散的、個體的最佳選擇并非團體的最佳選擇。并且只要中國鋼鐵行業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上述機制還會有重復演繹的機會。
鋼價反轉帶來中期投資機會
鋼價反轉刺激鋼鐵板塊上漲,在2003年之后成為“主導性”的投資模式之一。近6年總共出現了13次鋼價反轉,其中有9次驗證了上述模式。08年經濟危機以來,鋼材價格以更顯著的幅度波動,更凸顯該模式的研究價值。以下分析了鋼價反轉與證券投資相關的幾個專題,供下一輪鋼價反轉時參考。
鋼價反轉比確認盈利增長提前1-2個季度鋼價反轉是盈利增長的提前指標,在這個意義上對投資有著重要的意義。實績證明,鋼價反轉往往比企業最終確認盈利增長提前1-2個季度,平均約70%的鋼鐵公司將展現出盈利增長。
因為鋼價走勢是鋼鐵行業盈利能力變化的領先指標,依據鋼價反轉進行投資符合證券市場對實體經濟變化提前反應的行為特點。這種模式始于2003年下半年。至今發生的13次鋼價反轉中,已驗證了9次。9次成功案例帶來的投資收益與具體背景如表1所示。假設在鋼價反轉時買入鋼鐵板塊指數,持有3個月將普遍獲得10%以上的超額收益。
鋼價反轉帶來鋼鐵企業盈利增長。相對鋼價反轉前后的盈利水平,雖然板塊股價有所上升,但是板塊整體PE估值水平多數維持不變甚至有所下降(07年大牛市中除外)。體現出投資者并不認為行業有長期的成長性,并支付成長性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