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橡膠機械市場開始東移
據歐洲橡膠雜志(ERJ)報道,2003年與2002年相比,全球橡膠機械市場已出現(xiàn)向亞州、中歐和中東地區(qū)轉移的趨勢,這些地區(qū)市場份額已從2002年的51.67%上升至2003年的60.66%。2004年,全球橡膠機械市場的東移趨勢仍在繼續(xù)。業(yè)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市場將成為全球橡膠機械主戰(zhàn)場。
與2002年比,2003年西歐橡機市場銷售額下降13個百分點,北美市場下降22個百分點;而中國上升26個百分點,印度上升18個百分點;增幅最大的是中歐和中東。中國和印度橡機行業(yè)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西方國家生產商正將生產移向成本低、收入低的國家;二是中國和印度正在穩(wěn)步發(fā)展現(xiàn)代化公路道路體系。
中國政府已經對高速公路建設投入巨資,帶動全鋼子午胎需求迅速增長,從而激發(fā)了新一輪輪胎生產設備投資和需求;印度政府也承諾,投入70億歐元興建2萬千米高質量公路,因此印度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
ERJ對全球113家橡膠機械制造商進行一次調查。結果如下:認為中國是橡膠機械增長最快的區(qū)域,得票數(shù)為24票,占總票數(shù)的21.2%;認為中歐是增長最快的區(qū)域有23票,占總票數(shù)的20.3%;認為汽車機械、一般機械、精密機械和輪胎機械是橡膠機械增長最快的領域,得票數(shù)分別為36票、26票、21票、30票。其中,精密機械得票數(shù)比上年增長300%,反映出精密機械市場增勢被看好;輪胎機械比去年增長5票,有30票認為與過去25年相比輪胎機械市場的采購金額增速已比較高。
ERJ對2003年世界橡膠機械前20強進行了排名。其中,歐盟有14家,占2/3;日本有4家,占1/5;美國有2家,占1/10。按銷售額計,歐盟、日本、美國分別為5.21億歐元、2.26億歐元、0.61億歐元,各占64.5%、28.0%、7.5%。可以看出,盡管全球橡膠機械市場正在東移,但歐洲仍占優(yōu)勢地位。
中國橡機制造企業(yè)未參加世界橡機前20強排名。但根據我國有關機構統(tǒng)計,國內橡膠機械2003年銷售收入為43.5億元(合5.5億美元),約占世界橡膠機械銷售總額的22.5%~27.5%。顯然,這一比例已稍高于西歐20.75%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