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膠印機發展趨勢
當今在印刷領域中所占份額最大的印刷方式仍然是平版膠印,膠印機綜合機械、電子、儀器、儀表、聲學、光學、氣動、液壓等多類技術,橫跨學科領域最廣,產品科技含量高,技術門類全,機器運行中機件動作復雜,運動多,協調性強,操作技術要求高。世界各家印機制造商為爭取最大的市場份額,都不惜巨資對膠印機進行研發,不斷改進,不懈努力,追求更好。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迅速發展,膠印機技術已日趨成熟,特別是頂尖級品牌廠家其產品完善程度即使是再愛挑剔的眼光,似乎也不易挑出毛病。對于這種“完美無缺”,膠印機今后將會朝什么方向發展改進是廣大用戶、制造商、研發人員共同關注的課題。縱觀世界范圍內各大知名企業的研發動態,分析對比產品改進完善趨勢,結合印刷技術工藝的新發展,國產膠印機在今后五至十年的發展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將在如下幾方面。
1 操作更安全、方便、快捷
以人為本是一切產品設計的出發點和追求目標,也是膠印機設計的根本宗旨,印刷機只有達到人機合一才能使機器發揮出最大效能。人機合一首先就是保障機器操作人員的安全,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不使機器傷害操作人員。膠印機印刷速度已越來越快,國外品牌機達每小時15000印以上,此時無論運動件質量大小,碰到人體都將造成傷害。從最近得到的信息,國外不少廠商已把先進的、高靈敏度的傳感技術如紅外線、超聲波加裝到機器相關運動部件處,作為屏蔽保護,當一些操作人員在實施調整、整理、清除等工作時,萬一肢體進入機件運動領域,傳感器隨即發出信號,機器停車,有效避免造成人員傷害。一些操作空間小,或者操作技巧要求高,難度大,或者操作頻繁,強度大的場合則多設計改進為機械電氣自動作業,從而徹底杜絕勞動中的安全隱患,杜絕苦、累、臟的煩惱。典型例子有印版、橡皮、壓印滾筒表面的清洗、保養,過去都是手工操作,現歐美機器則采用機械作業,另外如上版、調版、借版、規矩、擺動器咬牙、收紙滾筒防蹭臟支輪等都由全自動、半自動取代手工作業。
2 信息社會特征:數字化、智能化
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機器的需求已不再是僅僅停留在滿足能印刷這個最基本功能上,不再是僅僅代替人完成體力勞動,更主要的是代替人思維、判斷、診斷機器狀態,并迅速自動作出響應和調整,即機器具有智能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隨著電子時代、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這些夢想已逐步變成現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可以說各大品牌廠家的膠印機機械構造都非常相近,有的可以說是達到一致。目前國外的一些品牌機借助電子信息技術,正在激烈爭奪這一領域的制高點。例如,膠印機印刷中的技術難點之一是水墨平衡,原始膠印機潤版系統是隨機器轉速通過棘輪棘爪機構驅動水輥旋轉控制著水量,實踐證明不少印刷工藝要求水輥轉速即著水量并不是與印刷速度呈線性關系,水量控制難度較大,水墨平衡既難以建立,又容易打破。后來機械結構改進為變頻調速電機獨立驅動水輥結構,著水量不隨機器轉速變化,可由操作人員根據印品工藝要求任意調整著水量,水墨平衡技術前進了一大步。然而人與人對著水量認識的差異,對環境條件把握及技術水平的差異,能力技巧的差異,導致印品的質量最終將是天壤之別。一個沒有智能化功能的機器,是不能使機器時刻都處于最佳狀態,現在人們已在實驗基礎上嘗試把各種復雜情況所需工藝參數制成軟件,預存在機器內,操作人員只要輸入相關數據,啟動水墨平衡軟件系統,機器即按最佳程序運行,這樣無論你是具有幾十年豐富經驗的技師,還是剛出校門的培訓生,都能印出品質相同的印品,機器受人為影響的因素、受經驗左右因素會減降到最低限度。同樣,機器的故障診斷、突發事件處置、特種工藝需求等這些過去靠人工完成的工作,現在正在被現代印刷機智能化功能逐步替代,相信隨著自動控制軟件程序越來越完善的開發,印刷機總有一天會從高深莫測的神壇走進尋常百姓,變成人人都能駕馭的傻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