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高質量車用柴油機迫在眉睫
汽車工業“十五”規劃提出,要提高柴油載貨車、輕型柴油客車的比重,中型車要全部實現柴油化。柴油轎車、柴油微型車生產開始起步。柴油機行業加快發展高水平、高質量以及適用于轎車的柴油機已經迫在眉睫。
盡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柴油機產業通過引進技術、合資合作有了較快發展,國產柴油機產品在經濟性、動力性、可靠性、排放性能及制造技術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最新投產的柴油機產品排放水平已經達到了歐洲I號規定的要求,有的甚至達到了歐洲Ⅱ號排放標準。據統計,1999年,我國柴油車的產量已占汽車總產量的53.1%。但使用柴油機的車輛種類比例嚴重失衡,現階段重型載貨汽車和大型客車中,柴油機的使用比例占到了九成以上,而在微型汽車中還沒有成熟的柴油機技術,轎車中還沒有一輛車使用柴油機,整體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第一,我國6-8升的中型柴油機市場已呈現供大于求,輕型柴油機市場也趨向飽和,骨干企業正在生產的多數產品從技術角度講,也已應是被淘汰的產品,發展潛力不大。
第二,我國柴油機總體技術落后于國外。許多國外已經普遍采用的技術在我國仍處于研究階段,有些甚至仍是空白。從總體上講,我國柴油機技術基礎薄弱,還不具備完整全新柴油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開發能力。我國柴油機技術的落后、產品質量差以及車輛使用中維修保養措施不力,導致低性能柴油車使用中對城市環境和大氣質量的不良影響,使社會產生“厭柴”心理。
第三,柴油品質差,柴油標準的修訂嚴重滯后于汽車工業發展的需要,對柴油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新技術、改善柴油機排放措施的應用造成障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在談到柴油機發展面臨的形勢時說,發展柴油機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三到五年了。因為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車用柴油機將被列為零部件,在三年以后取消進口配額,五年以后主機廠選擇及用戶安裝一個什么樣的柴油機,基本上是一個完全放開的市常我國柴油機在“九五”期間基本上沒有引進先進技術,都是“八五”期間引進的技術,在“九五”實現批量生產,有幾個當時在“九五”作為重點項目安排的都沒有完成,有的幾乎沒有實施。
有關專家呼吁,在“十五”期間,柴油機行業應共同努力,不要想走“捷徑”,在技術問題上要實實在在地把柴油機做好,用3-5年時間將柴油機的整體水平提高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此外,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各種車用動力的發展,以完善的法規、科學的政策引導車輛的使用,以是否滿足標準限值作為衡量一個產品能否在市場銷售的惟一標準,有效發揮各種車用動力形式在不同運輸環境中的作用。要組織力量在電控技術、排放后處理技術、整機開發和匹配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和材料開發上重點攻關;要提高柴油品質,為各類柴油機新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要把高速公路使用8噸以上柴油載貨車列為我國柴油車發展的重點,并為我國柴油轎車發展做好前期裝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