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風險加大商務部急召中國信保謀對策
據悉,2008年下半年以來,商務部和中國信保高管已經通過不同形式多次召開會議商討對策,進一步防范出口收匯風險,并已經下達了具體文件。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表示,"商務部辦公廳已經下達過文件,要求我們要防范出口收匯風險了。"已被下達的該文件的全稱是《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出口收匯風險防范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字[2008]176號)(下稱《通知》),下達時間是2008年12月30日。
該《通知》提示說,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趨突出,部分國外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問題,個別國家或地區進口商惡意逃債或違反合同的現象明顯增多,加大了我國企業出口收匯風險。
"高度關注國際銀行業市場的變化"被擺在了最為突出的位置。《通知》指出,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國際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銀行間結算業務的正常開展也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出口收匯安全的一大隱患。
對此,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表示:"我們建議采用托收結算方式的出口企業,要做好對進口商的資信調查,根據進口商資信能力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和托收方式,盡量選擇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擔保,積極防范托收結算風險。"
商務部方面提示,企業在采用信用證結算時,應該及時了解信用證開證銀行資信狀況,特別是對金融危機影響嚴重地區的中小商業銀行開具的信用證,要重視附加條款對信用證兌付的影響,必要時可要求有實力的銀行保兌,降低信用證結算風險。
中國信保相關人士表示:"在全球銀行紛紛被降級的情況下,出口貿易中涉及信用證結算等銀行信用的業務所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大,短期內信用證結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來的信用程度。應該注意風險。"
對此,《通知》明確指出,應當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收匯風險。出口信用保險是保障企業出口收匯安全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信保將如何更好地擔當起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責受到關注。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表示:"在目前較為嚴峻的外貿形勢的情況下,中國信保應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政策性保險的支持作用,政府應該拿出錢來幫助企業投保,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才是積極鼓勵企業參保的方式。"
目前,中國信保是國內唯一一家承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國有獨資保險公司,一直承擔對國內出口企業分擔風險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