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企從浙江產交所4980萬拍得典當牌照
本刊訊 9月12日下午,國內典當行業第一拍在杭州落槌。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大廳,在經過113輪的激烈角逐,備受關注的浙江國信典當行、浙江國信拍賣行77.78%國有股資產包最終以4980萬元的價格受讓于杭州廣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雙方當場簽訂了產權交易合同,而這一價格比起拍價2706萬元超出2274萬元。本次拍賣尚待有關方對受讓方股東資格進行最終確認。
由于屬于特種行業,典當業原則上不允許拍賣轉讓,此次拍賣是為了響應國企改制,在國內尚屬開先河。
此次進行拍賣的浙江國信拍賣行于1999年12月6日注冊,注冊資本300萬元;浙江國信典當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于1999年6月18日注冊,注冊資本為2700萬元,主要經營質押典當業務和房地產抵押典當業務。此次拍賣充分顯示出了浙江民營企業試圖進入該領域的熱情。對于本次股權轉讓,共篩選出7個競買人。除來自北京、上海各1人外,其余5位皆出自浙江民企。
相關資料顯示,廣賽公司屬于浙江南望信息產業集團旗下,成立于1997年1月,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股東為四個自然人。主營業務是紅外測溫、電力光纖高速圖像傳輸設備等信息產業。
浙江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姚上毅表示,由于政策上的諸多限制,民營資本較難介入金融業,但浙江國信拍賣行和典當行持有《拍賣業務許可證》、《典當經營許可證》和《特種行業許可證》,目前國家已經控制發放這些行業牌照,投資者通過轉讓產權可以迅速介入目標行業。“最重要的是典當行業的前景,讓投資者充滿了想象空間。”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初,僅浙江一地就有4億資金潮涌典當業。不過,全程參與這次拍賣的杭州典當行業協會相關人士似乎對此并不看好。“這個價格有點離譜。”該人士認為,典當業目前還沒有進入完全市場化的自由競爭階段,操作起來還有很多條條框框,未必真如很多企業想象中的那樣火爆。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