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企業利潤下滑趨勢需進一步關注
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局長馬力強今天在此間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經
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總體上好于預期情況,但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出
現的下滑趨勢不容忽視,值得進一步關注。
據統計,今年前兩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430億元,同
比減少55億元,下滑11.3%。馬力強分析認為,部分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和
工業品價格持續低迷,是工業企業總體效益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行業供大于求矛盾仍較突出。一季度鋼、鋼材、水泥、玻璃的產量
同比分別增長20.5%、20.1%、14%和13%,照此速度發展,嚴重
供大于求的局面又可能出現。由于近年新投產項目多,玻璃行業產能增長過快,
46戶重點平板玻璃生產企業3月末庫存同比上升81.1%。另外,在小煤礦
比較集中和前一時期煤價回升較大的地區,已關閉的小煤礦死灰復燃現象有所抬
頭。
二是多數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由于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多數工業品價格
繼續下降,成為影響工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原因。工業品出廠價格在去年下降
1.3%的水平上,今年1-2月又下降了4.2%,其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價格分別下降4.8%和2.6%。線材、螺紋鋼、中厚板、冷熱軋薄板等鋼材
品種每噸價格同比回落150-600元。秦皇島港市場煤炭價格比年初每噸下
降30元左右。
三是部分行業經濟效益下降。從重點監測的14個行業看,多數行業保持不
同程度增長,其中煤炭、建材、機械、輕工、煙草、醫藥、黃金、電力等9個行
業效益狀況好于去年同期;石化、冶金、有色、電子、紡織5個行業效益下降。
石化行業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降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由去年同期的每桶2
4.8美元降到18.8美元,降幅為23.9%),1-2月,實現利潤5
9.2億元,同比減少108億元,相當于全部工業利潤減少額55億元的2
倍,是工業經濟效益整體下降的主要因素。冶金行業受進口沖擊及產量增長過快
影響,鋼材平均價格同比下降300元/噸左右,實現利潤同比下降46.7
%。有色行業受國際市場價格回落影響(國內價格與國際接軌),國內市場價格
同比下降14.8%,利潤由去年同期6.9億元減少到2.5億元。前兩個月
紡織行業實現利潤23.1億元,同比減少1.9億元,下降7.8%。但這里
需要說明的是,前兩個月紡織行業實現主營利潤30億元,增長45.5%,而
非主營利潤則減少了11.3億元,扣除減少的部分整個紡織行業的效益水平應
是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