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租賃:道是無情卻有情
不久前,2004年中國國際租賃展暨租賃業峰會在滬舉行。通用電氣、卡特彼勒、英格索蘭等著名跨國制造廠商和租賃公司,派出強勢陣容參展。在所有參展商中,70%是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國內企業鮮見蹤影。
針對這個現象,有報道認為,人家跨國公司眼睛都紅了,我們的企業為什么還沒有睡醒?對現代租賃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起碼的理解和認識,更談不上產業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然而,就工程機械租賃市場而言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市場已經發展得十分紅火,當業內人士提到租賃二字,首先反映在腦海中的就是“賺錢”,另外我們也清楚自己有些混亂。
大紅燈籠高高掛
當奧運的號角響起的時候,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就已經率先與國際接軌,整個市場開展得如火如荼。買不如租,深入人心。有例為證:目前工程機械設備的采購,40%~50%是用來租賃的,個別設備比例可以達到70%。如果按照2002年800億元采購額計算,用來租賃的設備至少320億元,比金融租賃全行業總資產200億元還多120億元。工程機械的租賃為什么會發展成這樣是有它自己的動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了中國的建筑業,行業的蕭條使大量的設備閑置。國家為了穩定經濟,大量發行政府債券建設基礎設施和經濟適用房,工程機械租賃從盤活資產的角度大批進入建筑業。
在實踐中,租賃的利潤率是非常高的,有的設備半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最長的也就一年半,而一般設備的經濟使用壽命最少在五年以上,機械壽命就更長了。許多個體企業看到租賃的好處直接介入進來,他們從租別人的設備起步到買自己的設備租給別人使用,發展至今,資產在2000萬元左右的企業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一些設備制造廠商也開始介入設備租賃市場。如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以及外資介入的迪爾、騰發、日商巖井、廈門叉車等。
摸著石頭過河
工程機械租賃就其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來說絕對屬于新生事物,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若干問題。比如:企業規模小,出現螞蟻分食的局面。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全國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的、從事工程機械租賃的專業租賃公司有80多家,其余均為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而在發達國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工程機械租賃企業就有數千家。目前國內資產超過1億元以上的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只有20家左右,其余多為小型企業或個體戶,企業規模小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影響了企業競爭能力。同時,租賃價格的不穩定性、合同標的的不確定性和租賃專用財務軟件的欠缺,以及租賃形式單一,基本上只是經營性租賃等都制約了這一產業的發展。
缺乏相應財稅扶持政策
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工程機械租賃歸口管理部門缺位曾經為人詬病,前些日子,在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機械設備管理分會組織召開的第二屆全國建筑機械設備租賃經營大會上,建設部建設管理司司長王素卿寫了賀信,明確指出建筑施工機械租賃行業的主管部門為建設部,建設施工機械租賃市場管理是建筑市場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不過通過的《建筑施工機械設備自律公約》、《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完好技術標準》,均不是法律法規,不具有強制效力。
信用機制不健全,信用不足。據有關部門統計,由于承租企業以各種原因拖欠租金,租賃機構到期債權被拖欠金額占總數的60%到70%。由于信用不足,因此增加了金融租賃交易風險。
警惕國際租賃大鱷
當年“麥當勞”快餐店進入中國,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種土豆!為了讓快餐店能在中國本土扎根,必須要在中國種植低糖土豆。這種土豆味道好,不容易炸黃,易于標準化操作。目的是占領未來的中國快餐市場。
國內工程機械租賃,一方面需要盡快完善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一些國際租賃巨鱷,不僅僅覬覦中國租賃市場的大蛋糕,而且挾自己的經驗,從國內企業并不注重的二手市場開始入手。
有調查顯示,目前國際租賃巨頭進入中國第一步是規范中國工程機械的二手設備市場,而不是租賃市場。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和中國舊貨業協會緊密合作,制定出一套規范的二手市場標準和操作程序。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不僅要解決自己產品的二手銷售,更多地還要占領中國的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市場。
為什么要從二手市場開始?據介紹是為了建立一個可退可進的經營機制。
租賃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交易。設備制造廠商通過租賃公司采取租賃的方式出租、銷售產品時既掌握物件的物權,又掌握物件標的的債權。廠商租賃公司要退出租賃業務時需要有兩個市場。一是二手設備市場,解決物件的退出。二是資金市場,解決債權的退出(融資)。
債權的問題可以通過銀行業務轉移,物權的問題需要二手市場實現產品的變現能力。他們看到中國工程機械設備二手市場已經形成,但是極不規范和缺乏管理,這正是他們切入的最佳時機,因此他們首先關注的是二手市場,而不是租賃市場,這就是廠商類租賃公司和混合類租賃公司的根本差別,他們更關心的是物權的處理,而不是債權的控制。
租賃公司有了二手市場以后,在采購新設備租賃的第一天起,就準備把設備通過二手市場賣掉。因為他們對租賃設備有著嚴格的管理和與二手市場接軌的材料(物件的使用、維修、保養記錄等設備履歷)。市場可以根據這些材料確定一個動態的銷售價格。當二手市場能接受時租賃公司立即將設備賣掉,然后再購置新設備開展租賃。在租金價位相同的市場上,總是有新設備的租賃公司的競爭能力一定會比只有舊設備的租賃公司強。租賃公司不僅賺取租賃服務的錢,還賺取二手設備市場的差價。
當我們國內有些人把rental(出租服務)看成租賃的小兒科時,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公司則已開始賺取低風險的大價錢。人們如果不了解出租服務怎樣控制風險,怎樣獲取高額利潤,就永遠不理解為什么在中國設備租賃rental的市場份額要遠大于leasing
(融資租賃)的市場份額,也不知道租賃的真正動因在什么地方。
租賃公司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采用直接銷售、租賃、融資租賃、二手銷售的方式,不間斷地獲取服務費用,不間斷地賺取銷售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