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低迷拖累工業增速擴內需應偏重消費
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工業同比增速降至3.8%,超出市場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增速比去年末也有所放緩。
專家認為,工業增速二次探底受到外需放緩和去庫存化等因素影響。為防范消費增速繼續下滑,未來應采取積極措施刺激消費需求。
工業增速二次探底
數據顯示,1-2月我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3.8%,比去年12月放緩1.9個百分點。按可比天數計算,前兩月工業同比增速為5.2%,同樣為近十多年來的新低。
1-2月份,輕工業同比增速為6.5%,重工業為2.7%;發電量為4882.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7%,降幅比去年12月縮小4.2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今年發電量指標出現反彈,但工業增速卻繼續放緩,說明在保增長政策措施的刺激下,重化工業等高耗能行業生產恢復較快。而2月份我國出口增速降至-25.7%,帶動輕工業生產增速明顯下滑。
1-2月份,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8968.1億元,同比下降17.1%,比去年同期下降31.9個百分點。從歷史數據看,我國出口交貨值與工業增速具有高度同步的特征,這表明外貿數據的下滑是目前工業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此外,去庫存化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1-2月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尚未明顯出現產銷率上升的勢頭。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發電量、信貸、PMI指數等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出現好轉,說明宏觀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的勢頭已得到遏制,但工業生產、價格、消費等宏觀經濟同步或滯后指標,則不能輕言好轉。
對于未來工業增速,由于去年3月達到17.8%的周期高點,預計3月份工業增速仍不會明顯回暖。
與投資、出口和消費等經濟指標相比,工業增加值對GDP的可參考性最高。哈繼銘認為,由于工業增速較低,一季度GDP有可能低于去年四季度的6.8%。國信證券則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為6.5%-7.0%。
多措施提振消費需求
國家統計局同日公布,1-2月消費增速15.2%,增幅比去年12月放緩3.8個百分點。自去年7月創下23.3%的高點后,消費逐月回落的態勢趨于明顯。
分析人士指出,首先應考慮物價漲幅回落的因素。剔除物價因素后,1-2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為15.8%,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其次在經濟下行周期,居民收入和就業壓力有所增加,消費作為宏觀經濟的滯后指標,也將逐步體現出回落態勢。
今年以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的跡象較為明顯。為防范消費增速出現持續下滑,專家認為,今年應通過實施結構性減稅,增加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手段,繼續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