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與國際接軌要唱三步曲(2)
企業要跳出價格競爭的怪圈
《中國農機化報》:我國的價格競爭已經彌漫到各個行業,有時價格競爭能做列一個行業。目前內燃機行業的價格競爭也很慘烈,已經從國內打到了國外,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倪宏杰:內燃機行業的價格競爭最典型的就是單缸機的價格競爭,而且早就開始了。內燃機協會下屬的單缸機分會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也配合著做了工作。我們從1998年就開始做價格協調工作,開了幾次會但是作用不大。首先從市場需求看,是單缸機供大于求,市場每年對單缸機的需求最多是700多萬臺,現在是600多萬臺,但目前的生產能力遠遠大于市場的需求量;其次是民營企業的進入加劇了競爭;第三是一部分主機廠如山東時風也開始裝配柴油機,進一步加劇了單缸機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幾次協調不解決問題。去年1月份,國家經貿委專門針對單缸機的價格競爭發了文件,要求單缸機的售價不得低于行業平均成本價。但據了解并沒有嚴格執行。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單缸機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品,零配件容易買,買了就可以組裝。民營企業生產的成本很低,它們沒有國有企業的各種歷史包袱,國家也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國有企業在價格上無法與他們競爭。國有企業應該跳出價格競爭的怪圈,用自己的弱勢與別人的優勢競爭,肯定失敗。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自己在技術、人才、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就單缸機而言,國有企業的優勢在于:一是技術人才,二是設備,三是品牌,四是其它方面。企業領導要冷靜地考慮這些問題。
有技術力量的大型國有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出路。要維持單缸機的生產,就要在機制上進行創新;要么發展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逐步退出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的生產。如果生產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機制又很落后,拼幾年就完了,是死路一條。據了解目前已有一部分企業認識到這個問題,它們在經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一條路子。如某家企業走的是甩掉單缸機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多缸機,單缸機與民營合作,這是一種模式。另外一家企業去年夏天也開始探索改制,內部管理按民營機制操作,這也是一個路子。有各種辦法,大家都在探索。某家企業去年大幅虧損,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就要研究企業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劣勢在哪里,主要問題是什么?怎么來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內部管理、經營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地進行改革,以求找出一條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否則難于擺脫困境。民營企業、山東時風都沒有能力開發新品,他們只是利用現有的東西進行組裝。時風的優勢并不在柴油機上。生產發動機的企業主要的精力應放在怎么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等方面下功夫。
《中國農機化報》:民營企業在價格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們在機制、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使他們在這場價格戰中得到了實惠。內燃機協會如何來規范民營企業的行為?
倪宏杰:單缸柴油機在價格競爭方面,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競爭不過民營經濟,在國際市場市場上也競爭不過民營經濟。目前已有一些民營企業參加了協會,但仍有許多新生的民營企業不是我們的會員,以后要根據情況把新生的民營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吸收進來,通過參加行業活動,讓它們了解國家政策,了解行業發展的動向,幫助、指導民營企業按照正規的方法來運作。民營經濟如雨后春筍,發展很快,下一步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內燃機行業中民營企業多集中在單缸機和一些零配件企業。
《中國農機化報》:目前我國的小柴行業市場低速,小柴技術含量又低,有的企業已經或正準備退出小柴的生產,您認為小柴行業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倪宏杰:從根本上講要通過立法來解決。通過立法規范這個行業的發展。“九五”、“十五”規劃中提出發展新一代單缸柴油機,因為現在的單缸柴油機技術很落后,每年消耗大量的燃油、鋼鐵,能源浪費相當嚴重。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講應該推出新產品,要推出新產品,國家必須立法,制定新的產品出廠技術標準才行。車用發動機近幾年技術發展快,是因為國家對車用發動機有嚴格的各種技術標準,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排放等標準,汽車廠不要,產品進不了市場,逼得你的發動機必須在加快產品技術進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促進了車用發動機技術進步。如果國家今后也制定小柴油耗、排放等一系列強制性新標準,其結果將同車用發動機一樣會加快產品技術進步,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新一代單缸機將會出現,其結果是對國家有好處,對行業發展對企業發展都有好處,當前存在的許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轎車柴油化是機遇但并非易事
《中國農機化報》:現在車用柴油化已經成為一種世界趨勢,我國轎車發動機還是以汽油機為主導,柴油化的比重很小,轎車柴油化應該也是我國內燃機發展的一個方向吧?這是否為柴油機生產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倪宏杰:車用柴油化在我國也發展得很快。我國重型載貨車已經100%柴油化了,中型載貨車也大部分柴油化了,輕型車已部分柴油化,轎車基本上還是汽油機。上海等汽車廠今年可能推出柴油轎車。現在歐洲轎車柴油化已經達到30%~40%了。我國并沒有反對轎車柴油化。轎車用柴油機技術含量很高,目前都是合資企業在搞,國內企業暫時做不了。
應該說轎車柴油化沒有為現在的柴油機生產企業提供什么機遇,因為轎車用柴油機都是汽車廠自己做。轎車柴油機化對整個柴油機行業來講是個發展機遇,它不僅可大大地提升和促進柴油機行業的技術進步,也必將帶動和發展一批新型高質量高新技術的內燃機配附件,這對縮小中國與國外的差距起著積極作用。
云成并購難言歡笑
《中國農機化報》:去年云內與成內的并購,被認為是內燃機行業的一件大事,您當時認為是雙贏。但現在看來成效并不很顯著,您認為原因何在?并購是否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倪宏杰:這次并購是一種企業行為。他們經過兩三年的談判,在昆明市、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搞起來的。是自發的,也是在政府的推動下形成的。從現在來看,成內并入云內后,有些起色,但效果尚不明顯,還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因為并購后,云內向成內注入管理模式和一部分資金,但是僅注入資金、模式還不行,還需要幫助調整產品結構。而調整產品結構還需要一個過程。
我國內燃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西部很少。企業調整重組是方向,這種重組應該是好的,當然重組也是方向,這種重組應該是好的,當然重組也是有風險的,特別在中國,兼并以后成功的不多,由于企業文化不同等各種因素所致。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做后盾,并購一個企業風險很大。云內近向年效益不錯,但畢竟資金、技術、人才還是有限的,在行業里還不是很強大,并購成內這么一個大企業也是不容易的,幫助成內搞產品結構調整也不很容易,況且云內自身還有一個產品結構調整的問題,云內任務很重,擔子不輕。內燃機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現代內燃機已是融入許多高新技術的產品,因此它的發展需要高投入。這對于云內來講,并購了成內,注入了資金和管理,并且正在調整其產品結構,開拓市場已初見成效,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我衷心祝愿他們獲得成功,取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