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正滬鎳迎來上漲
當前價格遠遠低于含鎳生鐵生產成本
鎳期貨的大幅下跌已經透支宏觀和供需面的悲觀預期,“暴跌鑄大底”的現象已悄然出現。短期應對周邊市場和股市恐慌情緒的溢出效應保持警惕,關注鎳市階段性反彈機會。
鎳價慘遭“錯殺”
7月以來,隨著希臘退歐風險和股市恐慌情緒等暫時緩解,慘遭“錯殺”的資產價格出現修復,以鎳為代表的超跌品種展開報復性反彈。
從周期角度來看,大宗商品已結束“黃金十年”,并進入熊市周期。重工業供應彈性較小、需求彈性相對較大的特點,使得供應增勢難迅速掉頭,而下游消費陷入萎靡。在上游礦物原料的相對緊缺到來之前,銅、鋁、鋅、鎳等金屬均會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大熊市下不乏階段性反彈行情,當前有色金屬價格大多創下數年來新低,其中鎳價更遠遠低于中國大部分含鎳生鐵生產成本(自由礦除外)。在此背景下,行業供需的再平衡和金融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往往會推動商品價格展開超跌反彈的修復行情。
過剩量有所縮減
今年以來,中國不斷推進“一帶一路”、自貿實驗區、亞投行等戰略計劃,央行貨幣政策逐步從中性轉為寬松的趨勢也日益明確,金融市場形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實體產業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
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僅增長7.0%,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大幅回落。事實上,在中國經濟調結構的過程中,有色等實體產業需求未見改善,而政府自二季度以來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對實體消費提振有限,鎳消費增速放緩。
但從全球供需來看,根據國際鎳業研究組織公布的報告,由于主產國印尼鎳礦石出口禁令使得中國鎳生鐵產量進一步削減,并且印尼的鎳生鐵產量將有限,2015年全球鎳供應過剩量將銳減至2萬噸左右。
潛在利好或發揮作用
自年初至今,國際鎳價跌幅已超過20%,表現遠弱于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品種。目前,鎳價跌幅已經透支偏空基本面,短期市場在弱平衡中靜待指引,未來基本面改善的潛在利好或發揮作用。
從國內現貨來看, 7月15日上海電解鎳CIF(提單)溢價報在130—150美元/噸,鎳保稅庫(倉單)溢價130—170美元/噸,金川鎳進口盈利約950元/噸,俄鎳進口處于盈虧線上。上海現貨俄鎳主流成交價在86200元/噸左右,金川鎳主流成交在87800元/噸左右,部分貿易商惜售堅持高報價,下游少量補貨,需求未見大改善,供需雙方略顯僵持。
關注低位反彈機會
大宗工業品殺跌動能已不足,“暴跌鑄大底”的現象已悄然出現。當前鎳價在刷新數年來新低后展開反彈,建議關注低位超跌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