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車改革推新辦法
Feijiu網資訊平臺:深圳將探索推行公務車輛統一標識管理和集中服務保障機制,創新一般公務用車和特殊公務用車分類提供方式,實行油耗和維修保養費用單車核算,降低行政成本。其《機關事務管理辦法》已獲得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將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隨著“八項規定”的持續推進,遏制“車輪上的腐敗”已成社會共識。去年7月1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和《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這兩個文件為徘徊20多年的公車改革提供了頂層設計,也標志著公車改革全面進入實施階段。經過半年的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已基本完成,而廣東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此前也已經出爐,這意味著全省范圍內的公車改革大幕正式拉開,其中省直機關公車改革將率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公車支出一直是“三公”經費的大頭,從治理“車輪上的鋪張”,到深化“車輪上的改革”,公車改革以抓鐵留痕的決心大力推進。公車改革的重點是取消“專車”和一般公務用車,對公務車輛進行集中管理,公車司機就是駕駛員,而不是代表某個特權階層。取而代之的是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只保留必要的應急車輛和一線執法車輛。在基本已按中央規定完成到位的國家一級公車改革,走路、騎車、地鐵、公交、開私家車,乃至用拼車軟件或專車軟件等,都已成為國家公務員出行的常見方式。對于被清理下來的公車,目前已進行16場中央公車拍賣,拍賣進展也已過半。曾經撲朔迷離的公車數量與費用,無疑正在一步步走向公開與透明。
自上而下的統一公車改革要求,為減少公車存量、降低公車耗費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使得配套的改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圳探索推行公務車輛統一標識管理和集中服務保障機制,正是積極有效的配套改革模式。此前,廣東省發改委也表示,公車改革后留下的一般公務用車,除公安、國安等部門特殊需要的公車外,都會噴涂明顯的公車標識。此舉等于把公車使用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可以有效防止公車私用、超標配車,也能有效監督公車是否有路上特權,是否違法駕駛、違法停車等。而這種有效監督,不僅尊重公眾的監督權,還可以避免公車所帶來的公款消費,改善政府形象。事實上,在一些已經采取了公車統一標識管理的珠三角城市,監督效果已經得到普遍證實。
同時,深圳將推行公車集中服務保障機制。分類制定定向化保障公務用車的配備標準,合理有效配置公務用車資源,創新一般公務用車和特殊公務用車分類提供方式,實行油耗和維修保養費用單車核算,降低行政成本。當然,取消“專車”和一般公務用車之后,必要的公務用車需求應當得到有效滿足,長久的“私車公用”也不能激活應有的行政效率。合理地創新公車提供方式也是公車改革的題中之義。事實上,在全國范圍內專車軟件已經在介入公車改革,有專車公司去年啟動了企業版,目前正在考慮納入公車改革的內容。借助互聯網與GPS定位的優勢,能對租車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管,實現無漏洞的全方位覆蓋。
推進公車改革需要從上到下打一套完整的“組合拳”。既要控制公車總量,統籌安排,物盡其用,也要將監督可視化、公開化,更要從預算上治理公車腐敗、創新公車提供方式。公車經費下降不只關系到公車改革,也與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緊密相關。根治公車腐敗沉疴,降低公車經費預算實屬必要,同時出重拳、下猛藥根治用車腐敗,多管齊下,才能取得公車經費下降與官員作風轉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