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出口增速下滑外貿政策是否已到臨界關頭
今年的廣交會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因為每屆廣交會都會帶來高達幾百億美元以上的出口成交額,更是因為在當前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之時,廣交會為觀察中國的外貿形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觀察窗"。
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速下滑已經初步顯現。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增長21.4%,增速已低于去年同期6.4個百分點;而出口的減速和進口的不斷加速,使一季度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凈減少50.2億美元,下降幅度達10.6%。這也成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的最重要原因。
一季度出口增速的下滑所引起的焦慮,也已體現在主管部門的言行之中。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巡視廣交會時即表示,"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出口情況還是在正常范圍內,所以我們會看一段時間,然后再研究一下我們的政策;我覺得要密切關注,不要驚慌。"
在我們看來,這個表態顯示出主管部門對于出口增速下降的強烈關注。從此次廣交會商務部長親自出馬調研可以看出,主管部門的擔憂與今年外貿部門所面臨的復雜形勢聯系密切。出口和順差增速的下滑,已不僅僅是由人民幣加速升值所引起。雖然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速由去年一季度的20.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10.5%,這其中有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影響,但一季度中歐雙邊貿易24.7%的增速較去年同期的30.3%,已下降逾5個百分點;與此相對照,2007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卻是跌去了7.6%。顯然,雙邊貿易的同樣表現不能用人民幣幣值的升降來加以解釋。
實際上,去年以來國內出口退稅的大幅下調,以及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都是出口和順差增速不斷走低的原因。但次貸危機使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對中國外貿形勢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美國方面,始于2006年下半年住宅市場的下跌仍在持續,近日公布的2月份現房銷售量同比下降23.8%,價格中值也較上年同期跌了8.2%;就業市場也在今年一季度持續惡化,非農就業人數已連續3個月大幅下滑,失業率升至5.1%;與此同時,占美國GDP七成的消費也正在陷入泥潭之中。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已將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下調至0.5%和0.6%,并認為今年前兩個季度GDP可能會實現負增長。這些預測相當于宣告美國很可能會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低迷之中。與美國聯系頗為緊密的歐盟、日本,在次貸危機導致的信貸市場緊縮、全球大宗商品大漲之時也不能獨善其身,今年經濟增速下滑已是不可避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歐雙邊貿易增速下滑正是歐洲經濟收縮所導致的結果之一。
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的普遍下降,將使得原本高增長的新興經濟體經濟會同時減速。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結果的進一步顯現,正是今年國內出口本身面臨的不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期待今年出口能像去年一樣維持在25.7%的高水平已不太現實。而今年的進口也將因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漲而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速,這意味著如果外貿政策無重大改變,今年的貿易順差也許會很難超過去年2622億美元的水平。
出口面臨的嚴峻形勢是不是會繼續惡化,以致于扭轉近兩年國內外貿政策的調整方向?這種可能性值得關注。
今年的廣交會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因為每屆廣交會都會帶來高達幾百億美元以上的出口成交額,更是因為在當前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之時,廣交會為觀察中國的外貿形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觀察窗"。
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速下滑已經初步顯現。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增長21.4%,增速已低于去年同期6.4個百分點;而出口的減速和進口的不斷加速,使一季度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凈減少50.2億美元,下降幅度達10.6%。這也成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的最重要原因。
一季度出口增速的下滑所引起的焦慮,也已體現在主管部門的言行之中。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巡視廣交會時即表示,"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出口情況還是在正常范圍內,所以我們會看一段時間,然后再研究一下我們的政策;我覺得要密切關注,不要驚慌。"
在我們看來,這個表態顯示出主管部門對于出口增速下降的強烈關注。從此次廣交會商務部長親自出馬調研可以看出,主管部門的擔憂與今年外貿部門所面臨的復雜形勢聯系密切。出口和順差增速的下滑,已不僅僅是由人民幣加速升值所引起。雖然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速由去年一季度的20.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10.5%,這其中有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影響,但一季度中歐雙邊貿易24.7%的增速較去年同期的30.3%,已下降逾5個百分點;與此相對照,2007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卻是跌去了7.6%。顯然,雙邊貿易的同樣表現不能用人民幣幣值的升降來加以解釋。
實際上,去年以來國內出口退稅的大幅下調,以及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都是出口和順差增速不斷走低的原因。但次貸危機使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對中國外貿形勢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美國方面,始于2006年下半年住宅市場的下跌仍在持續,近日公布的2月份現房銷售量同比下降23.8%,價格中值也較上年同期跌了8.2%;就業市場也在今年一季度持續惡化,非農就業人數已連續3個月大幅下滑,失業率升至5.1%;與此同時,占美國GDP七成的消費也正在陷入泥潭之中。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已將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下調至0.5%和0.6%,并認為今年前兩個季度GDP可能會實現負增長。這些預測相當于宣告美國很可能會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低迷之中。與美國聯系頗為緊密的歐盟、日本,在次貸危機導致的信貸市場緊縮、全球大宗商品大漲之時也不能獨善其身,今年經濟增速下滑已是不可避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歐雙邊貿易增速下滑正是歐洲經濟收縮所導致的結果之一。
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的普遍下降,將使得原本高增長的新興經濟體經濟會同時減速。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結果的進一步顯現,正是今年國內出口本身面臨的不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期待今年出口能像去年一樣維持在25.7%的高水平已不太現實。而今年的進口也將因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漲而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速,這意味著如果外貿政策無重大改變,今年的貿易順差也許會很難超過去年2622億美元的水平。
出口面臨的嚴峻形勢是不是會繼續惡化,以致于扭轉近兩年國內外貿政策的調整方向?這種可能性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