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裝備和電子通訊產業機遇明顯
政策性因素影響產業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計劃的開局之年,產業的結構調整將發生較大的實質性變化。從宏觀經濟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一直面臨調整的要求,從十一五開始國家將加大力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加經濟增長的技術資源的投入,發展循環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生產,逐步降低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耗,增加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也將改變以投資和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提高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增加國內需求對產業增長的拉動力,加上已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在2006年將全面實施,這些都將對產業增長的格局產生深刻的影響。
行業并購重組將不斷深化
從2005年頒布的《鋼鐵產業政策》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傳遞出的精神來看,我國今后的產業發展中,將重點發展具有規模經濟的大企業集團,提高行業的集中度,這將使行業內的并購重組不斷深化展開。長期以來,我國產業布局呈現分散的狀態,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導致生產能力過剩,產品結構雷同,這種小規模分散的發展格局降低了行業整體的競爭力,不利于行業改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造成規模不經濟的浪費,對環境也造成很大的破壞。為了改變這種分散布局,促進行業的集中,國家將鼓勵行業內的并購重組,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建立現代化的企業集團,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更好的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這預示著行業內的并購重組將在2006年不斷深化。
行業發展將進入低利潤階段
發展上來看,我國產業增長的環境正在發生較大變化,生產成本將不斷增加,而市場競爭將導致產品價格面臨下降的壓力,這使得企業面臨平均利潤率下降的環境,行業發展將進入低利潤階段。
首先,能源價格上漲將提高下游行業增長的能源成本。受石油、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的影響,成品油價格將存在上漲的壓力,同時電力價格也將面臨調整的要求。總體上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基本精神是要讓價格反映資源的市場稀缺程度,以市場手段鼓勵資源節約使用,這意味著能源成本整體上將會不斷增長,這對下游產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形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其次,工資、社會保障成本也在不斷上升。我國長期以來靠廉價勞動力獲得的競爭優勢將有所下降,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以及交通費用都在上升,城市生活成本不斷增加也對勞動力工資成本形成較大推動,特別是在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增加了農民工打工的機會成本。總體上我國勞動力工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需求日益增加的技術工人的工資成本上漲較快,這在部分沿海地區已經出現。同時,勞動力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完善和普及,用工單位需要增加雇傭勞動力的社會保障投入,這都將增加企業吸收就業的成本。
第三,生產能力過剩,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受生產能力過剩的影響,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下,產品價格存在下降的壓力,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而且不僅國內市場價格競爭不斷加劇,出口市場也存在相互壓價擠占出口份額的現象,出口利潤也在不斷下降。
第四,安全、環保成本將較快上升。國家加強了對生產的安全條件和環保條件的要求,將迫使企業增加在安全和環保方面的投入,安全和環保成本增加的趨勢已不可避免,這也將增加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