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確定三種策略擴內需保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肖華司長在深圳舉行的2009中國電子技術年會上透露,不久前獲國務院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規劃”),目標在三年內創造15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100萬為大學生就業。另外,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和目前的國際環境,“規劃”確定了三種策略,來實現產業的調整和發展。
肖華介紹說,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是這次調整振興規劃始終貫穿的一條主線。“規劃”確定了兩個目標,第一是促增長、保穩定,具體內容包括三年內創造15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100萬是大學生就業;保證12%的GDP貢獻;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3強等。第二是調結構、謀轉型要取得明顯進展,恢復產業的競爭能力。為了實現目標,“規劃”確定了三種策略,來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調整和發展。
首先,支撐領域要繼續發揮支撐作用。肖華表示,計算機、數字音視頻和基礎元器件是支撐作用最突出的三個領域。我國去年生產計算機1.37億臺,出口1.086億臺,創造收入1.7萬億元。彩電去年生產9033.1萬臺,出口4987萬臺,規模也相當大。而元器件的出口量更是以百億計。“所以我們希望這次調整規劃的實施,使這些領域繼續保持競爭能力,為行業作貢獻。”肖華說。
同時,新興的產業也要取得突破,集中表現在集成電路、軟件和平板這三個領域。在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通過一些重大的工程,配合國家科技專項的實施,使這三個領域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體現出競爭力。
除此之外,“規劃”中的第三種策略便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代無線通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三代無線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由此延伸的終端和服務的發展,都是行業未來非常重要的增長點,對促進產業升級影響巨大。
另外,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肖華說,現在人們說的信息從業人員主要是指直接從業人員,其實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間接從業人員,就是各領域、各部門使用信息技術進行維護、服務或直接從事管理的人員,這些從業人員目前還未統計,但在從業人員當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而隨著信息產業規模擴大,信息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各領域中的利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因此這也是作為新增長點培育的領域。
據介紹,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銷售收入達6.3萬億元,增長值超過1.5萬億,占GDP的5%以上,電子信息產品在我國整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1/3,去年受經濟危機影響仍占到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