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醫療制藥設備在國內市場為何吃香?
拱北海關最新統計分析資料顯示,國內市場對進口醫療設備存在較大需求。據該關統計,今年1-9月廣東口岸進口醫療儀器及器械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3.2%。
一般貿易進口占主導地位,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設備進口增長迅速
今年1-9月,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醫療儀器及器械1.6億美元,增長11.5%,占進口總值的88.6%;以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貿易方式進口0.1億美元,增長82.5%,占進口總值的5.6%。
數字醫療設備進口增幅明顯
今年1-9月,廣東口岸進口"核磁共振成像裝置"0.4億美元,增長81.5%;進口"其他醫療、外科或獸醫用X射線應用設備"0.3億美元,增長23.8%;進口"X射線斷層檢查儀"0.2億美元,增長26%,僅上述3種數字化醫療設備進口占進口總值的50%。
主要原產國為美國、德國和日本
今年1-9月,廣東口岸自美國、德國分別進口醫療儀器及器械0.5億美元和0.4億美元,分別增長14.2%和41.9%;自日本進口0.4億美元,下降1%,自上述3國進口醫療儀器及器械值占進口總值的72.2%。
從全國范圍來看,今年進口情況也與廣東口岸況類似,持續走高。1-9月,全國醫療器械進口16億美元,增長10.2%。據了解,洋醫療設備在國內市場受到歡迎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國內消費市場廣闊。據了解,去年全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達548億美元。在今后的幾年內,該類產品每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4%左右,而高端醫療設備銷售將會達到20%以上的增長速度。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潛力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字化醫療設備市場將超過1500億元。
二是進口設備技術優勢明顯。我國醫療器械尤其是數字醫療設備市場一直被國外產品所掌控。其原因在于進口醫療設備故障率低、圖像質量好,空間分辨率、密度分辨率較高,優勢比較明顯。
三是"國籍"觀念作怪使國產設備遭冷落。近幾年,雖然國內醫療產品技術日臻成熟,但絕大部分醫院普遍認為大型設備還是國外的技術水平高,國產的同類產品難與其抗衡,擔心檢查或做手術的時候會出故障,因此很多大醫院在有關招標書上都表明不買國產設備。
四是進口稅收政策使得進口設備占據優勢 。國產大型CT機、磁共振等產品,除核心技術自主開發外,其他涉及的大部分零部件依靠進口,部件的進口關稅比整機進口關稅高很多(而CT機整機進口關稅才4%)。這使本可依靠低成本競爭優勢的國產品成了高價貨。另外,國家還規定用于"科學研究和教學"用的進口醫療器械可免征4%的進口關稅及17%的增值稅。一套進口價格為100萬美元的設備,靠免征稅額就可以減少20多萬美元以上的費用。象今年廣東口岸一般貿易進口醫療設備中,以科研機構、學校進口科教用品名義進口的就有1267萬美元,增長10.2%。從海關角度來看,假如國內某些單位以科研機構、大學名義進口,將用途申報為"科研或教學"購買國外產品,海關也很難對這些進口醫療器械進行有效的后續監管。
五是進口醫療設備帶給醫院高效益。國外產品比國內產品的技術性能好,只是醫院選擇進口設備的部分原因。真正重要的原因是醫院使用國外設備檢測時,收費標準高,能帶給醫院可觀的經濟收入。據了解,國內器械檢查費用已經成為繼藥費之后病人的第二大負擔。
六是出口國的貸款政策及國內采購中存在的高額"回扣"對醫院誘惑較大。在購買進口的大型醫療設備時,有的出口國政府提供低息、長期買方貸款。醫院不需一次性拿出大筆錢,就能買入使用性能優良的設備。另外,目前國內醫療器材生產流通秩序比較混亂,很多醫院在醫療設備和手術器械采購過程中的"回扣"之風甚烈。一些器械進口報價很高,其中不少于20%作為回扣,進口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則回扣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