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壓路機銷售的特點分析
看點一:產銷繼續竄升
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多,比上年同期加快87個百分點。受此拉動,整個壓路機行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利潤增幅明顯。納入行業統計的10家壓路機生產企業2003年銷量突破萬臺大關,達到11 114臺,同比增長365%,加上其他未統計的數量,估計市場容量將達到13 000臺左右。可見壓路機和其他工程機械一樣,自2000年以來市場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連續走強態勢。據專家預測,2004年壓路機市場仍將保持一種增長的態勢,但增幅會有所減弱。
看點二: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徐工集團徐州工程機械制造廠憑借規模、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效益,2003年銷量達到 5 239臺,市場占有率高達471%,進一步拉大了與其他企業的差距,鞏固了行業排頭兵的地位。——拖集團工程機械業務群通過機構重組,壓路機銷量也達到了2 757臺的歷史最好成績,繼續保持著壓路機行業老二的地位。而廈工集團三明重型機器有限公司和常林股份有限公司也分別取得了1 346臺和757臺時銷量業績,繼續分列行業第三和第四位。
看點三:經營手段多樣化
出于對國家未來宏觀金融緊縮政策的傾向及固定資產投資減速的預期,國內企業加快了合資、合作、并購和重組的步伐,以期通過產品多元化應對市場波動的周期性。徐工科技的流程再造、徐工集團目前進行的全面改制以及徐工與卡特彼勒等國際著名公司的頻繁接觸,中聯重科與浦沅并購重組,三一重工股票的成功上市,柳工集團東擴兼并江陰交通機械廠成立江陰柳工道路機械有限公司,2003年,德國寶馬公司在上海獨資公司的正式掛牌,這一切都標志著國內外著名工程機械生產企業都看中了中國這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大市場,紛紛化想法為行動,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搭建起新的展示平臺。可以預見,工程機械行業實施戰略重組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不斷升溫,金融大鱷希望進軍工程機械領域的愿望將變得更加急迫。與此同時,徐工集團等龍頭企業也渴望通過改制重組以及引進戰略投資伙伴,突破僅在國內市場一統天下的局面,實現集團經營的國際化,以期實現不僅是國內行業的領先者,更是國際行業強有力競爭者的奮斗目標。
看點四:進口產品價格持續走低
國際貿易進一步活躍,但進口增長明顯快于出口貿易,隨著壓路機進口關稅的不斷調整,壓路機的進口價格持續走低,進口的數量和金額逐年上升,尤其是全液壓大噸位振動壓路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2003年1至9月進口壓路機818臺,進口金額2686萬美元,同比增長352%和596%。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跨國公司在國內投資力度的加大,原裝進口產品和進口組裝產品將會持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國產壓路機新品的銷售。
另外,國內壓路機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產品“同質化”現象應引起各壓路機生產企業的關注。產品的趨同化不僅會導致產品重復開發浪費技術資源,而且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此外,國內壓路機廠家在注重擴大市場份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外觀造型和內在質量,通過優質的服務更好地贏得客戶的信賴。(葛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