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產力高于印度印度重工巨頭扎堆中國
9月1日,中國“磁鐵”把印度工業也吸了過來,這一回用的是效率。
從TVS集團到塔塔,現在是拉森特博洛有限公司——印度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之一,
它也要把工程機械廠設到中國來了。其總經理在上海告訴記者,這樣的印度企業“還有很多很
多”。
他說,就在8月29日,就有“至少15個印度企業的CEO聚集在上海”。
到中國淘金
對于第一次到中國來的奈克(A.M.NAIK)來講,3天時間似乎過于短暫。
奈克是印度拉森特博洛有限公司(Larsen&Toubro Limited)主席兼總經理,這是印度最大
的私營技術型工程和建筑集團。它是全世界5大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之一,擁有全印度最大的建
筑部門,并且是印度最大的低壓開關和汽油加油泵制造商。
奈克是為8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拉森特博洛上海代表處成立儀式而來。一年半以前,奈克
將他的四個得力助手從印度派到中國,他們分別隸屬于電子電器部門、重型機械制造部門、工
程和建筑部門以及醫療設備部門。
“市場調查顯示,這4部分的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前景最好。”奈克說。“從第一次談及中
國到決定在中國市場拓展業務”,拉森特博洛花了7個月的時間。
在奈克的計劃中,未來的6-12個月,拉森特博洛將在中國市場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為其
全部產品尋找市場空間。
事實上,在過去的18個月里,拉森特博洛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額已經達到9億元人民幣,其
中最讓奈克津津樂道的,是為內蒙古一家化肥廠建造的煤炭汽化爐設備。用拉森特博洛重型機
械部門高級副總裁M.V.Kotwal的話來講,“這個煤炭汽化爐設備是世界第一的”,所有關鍵的
零部件都在印度生產,并運到中國來組裝。
拉森特博洛還有一個預算,計劃投資大約1個億人民幣,在中國建廠。盡管奈克還不愿意
透露可能的業務類型,但這個投資有望在6個月之后實現,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落腳城市。這
完全可以解釋奈克此次中國之行很重要的安排之一,就是到訪了包括上海和蘇州在內的各地工
業園區。
不只是建廠這么簡單。奈克希望在中國建立其在印度以外的另一個生產基地,產品提供中
國市場的需求并出口到海外;此外,2005年為制造業配套的軟件研發中心將率先在上海成立;
與此同時,面向中國市場,奈克還懷揣著價值5億美元的采購大單。
印度制造業中國飛
用印度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齊湛(Sujan R. Chinoy)的話來講,“拉森特博洛到中國
來,是一個里程碑。”
齊湛強調,2003年,中印之間的貿易額達到75億美元,而今年全年的貿易額預計可達120
億美元。“中國將成為印度工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印度全國軟件服務公司協會副主席索姆說,預料將會有更多商家到中國投資。
似乎得到了應驗。齊湛介紹,目前印度機械制造、塑料、汽車等很多個行業的企業都開始
拓展中國市場。
今年2月,印度最大的私營跨國汽車生產商塔塔集團主席Ratan N Tata也第一次來到中
國。他當時說,正在考慮對中國的汽車、鋼鐵等領域進行投資。與此同時,其旗下子公司塔塔
咨詢服務公司也表示,將把中國發展成為亞洲的軟件研發中心之一,使中國成為為周邊市場,
如日本和韓國等,提供外包服務的基地。
一個完全成型的投資發生在今年5月,印度TVS集團下屬桑德蘭緊固件有限公司在浙江海鹽
投資1250萬美元成立獨資的子公司,生產標準緊固件和附加值高的特殊緊固件,產品除供給中
國國內市場,還出口到亞洲和其他海外市場。
3個月后,塔塔集團正醞釀通過收購新加坡大眾鋼鐵集團的業務,進入中國及東南亞市
場。“大眾鋼鐵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和東南亞的網絡和品牌價值,以及年產200萬噸各類鋼
鐵產品的能力,都符合我們的要求。”
10天前,塔塔集團剛剛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擬將塔塔汽車引
進中國。印度本地媒體說,預計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將會最后決定,是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
產還是通過華晨進行進口銷售。
有行業分析人士相信,越來越多的印度制造業、加工業等低端產業正來到中國投資。雖然
同為廉價勞動力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但中國優越的投資環境和較好的基礎設施吸引著印度的民
營企業,相比而言,它們具有更強的追求盈利的動機。目前,印度來中國投資的企業比例遠遠
高于中國到印度的投資比例。
來自麥肯錫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物價比較低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工資收入低(在這方面
中印兩國不相上下),而且還因為中國的稅率低、資金成本低、勞動生產力高。以生產的產品
數量為衡量標準,“中國工人的生產力比印度工人高出10%-300%”。
而且,在出口市場上,相對于印度,中國的領先優勢一直保持到出口領域的最后一個環
節,即貨運方面。中國商品在運離工廠之后只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到達美國,而印度則需
6-12周。
誠如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印度人伊夫扎勒.阿里很早以前公開說的,“亞洲的公
司必須學會提高生產率,否則就會毀滅在制造業主神中國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