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近遠期高價差引發市場關注
據期貨日報5月16日報道,近日,銅現貨的高升水現象引起市場關注。目前銅現貨與期貨主力合約價差在2000元/噸附近,銅市近強遠弱格局仍在延續。
3月初,銅價跌破50000元/噸,并連續大幅回落,市場對未來走勢的不看好導致遠期合約跌幅大于近期合約。3月底到4月初,銅價企穩。4月底,銅現貨價格走強帶動近期合約價格跟漲,但偏空預期壓制遠月合約表現,近遠期合約價差進一步擴大。
“多重因素導致現貨對遠期銅價高升水。”弘業期貨銅分析師周洪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倫敦銅庫存與上海銅庫存不斷減少,人民幣貶值導致金屬銅進口成本提高,國家收儲,及現貨商惜售等因素均對現貨市場產生支撐,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市場對銅市后期看淡,遠期合約價格走勢弱于近期合約。
倫銅方面,2月底倫銅現貨對期貨的升水自75美元/噸開始回落,4月中旬轉為小幅貼水,隨后再轉為升水,且升水逐步走高,目前在50美元/噸附近。“持續減少的倫銅庫存(自2013年6月底的68萬噸減少至近期的20萬噸附近,減少幅度接近70%)以及較高比例的注銷倉單是導致倫銅現貨升水的主要原因。”
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主任張劍輝認為,倫銅庫存和國內銅庫存的下降是近期以來銅現貨出現升水的一個原因。“對企業來講,現在這種情況不好做套保。”
數據顯示,銅現貨與期貨主力合約2000元/噸的價差是近五年來的最大值。“較大的近遠期價差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而后期的價差縮小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完成:一種是現貨補跌,一種是期貨補漲。”周洪忱認為,在全球銅市整體供應過剩以及中國需求降低的背景下,較高的現貨價將抑制市場需求,現貨價格補跌的可能性較大。
此外,目前全球宏觀環境依然較“冷”,對銅價的影響也偏負面。近日,贊比亞鐵路工人罷工導致贊比亞銅出口中斷,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全球銅供給。從產量上來看,贊比亞雖是非洲最大的精煉銅生產國,但其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3.56%。進口方面,中國從贊比亞進口的精煉銅大約為16萬噸,占總進口量320萬噸的5%左右。歷史上,贊比亞因為鐵路工人罷工問題影響銅運輸的事件時有發生。2013年8月29日,贊比亞坦贊鐵路發生了罷工事件,但并未給當時的銅價帶來較大利多效應。上海中期期貨銅分析師方俊鋒認為,“本次罷工對全球銅價的影響有限,但國內的現貨緊張格局值得重視”。
“從技術上看,銅價進一步上漲的動能有限,后市有回調整理的需求,短期內或將呈現區間振蕩走勢,滬銅主力合約波動區間將在47000—49000元/噸。金瑞期貨銅分析師郭皓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