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助力資源回收再利用行業蓬勃發展


11月8日,資源強制回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一屆三次理事會暨第四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研討會在京順利召開。會議由資源強制回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廢電池回收利用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承辦。

會上,中國資源強制回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劉強對2015--2016年相關工作做了介紹。他表示,聯盟積極參與起草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方案,并向國家發改委、中央深改辦提供行業政策建議。其中,關于“復合包裝物”這一責任延伸試點的任務,完全由聯盟承擔。聯盟將圍繞多渠道復合包裝物回收網絡,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執行方案。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
其次,開展再生資源再生利用課題研究,組織編寫行業發展報告。劉強透露,中國低附加值再生發展報告,作為我國低附加值再生資源領域里第一份研究報告深受行業歡迎。2017年,計劃將報告在國家發改委立項,正式發行。


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盧必成在致辭時說,近期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明確了動力電池回收責任主體和追責五方式,努力開始回收利用和資源再利用研究。政策的調整落地將促進我國回收利用產業加大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回收利用數據庫的徐樹杰發表講話,他說,解決新能源的管理,編碼溯源環節是重中之重。基于電池企業、新能源企業的責任主體要求,通過相關溯源信息的記錄逐級管理工作。以整車企業為主,按照車輛編碼進行電池編碼的錄入。同時要求配套的4S店要完成相關電池維修、更換的記錄。保證信息的可追溯,對電池的再生利用提供保障,保證我們對電池實現有效閉環的回收。





清華大學教授、江西理工大學校長徐盛明、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黃國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北京工業大學席曉麗分別就動力電池材料的類型對回收技術選擇的影響、廢舊動力電池的清潔循環與高質化利用、廢舊電池回收的可持續性分析以及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進行了學術分享與研討。清華大學、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李金惠教授講解了關于我國動力電池環境管理政策的相關情況。現場氣氛熱烈。
同時,多個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參與了8日下午召開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