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
產權,是人與人之間的權利關系,用經濟學界普遍接受的德姆賽茨的定義:“產權就是使一個人或者他人受益或受損的權利。”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產權是涵蓋物權、債權與股權的有機整體。相應的,產權市場就是包括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各類產權的權益性市場,在資本市場體系中,產權市場相對于證券市場,是次一層級的市場,但是基礎性的資本市場。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現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現代產權制度”的理論,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可以說,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資本市場發展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多層次的現代資本市場體系”。這里的“多層次”是指,資本市場應由交易所市場、場外市場、區域性市場、無形市場等多個層次構成。
總體來看,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中,產權市場較其他資本市場發揮了更好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成熟。證券市場企業上市門檻很高,上市公司數目僅1300家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全國幾十萬家國有企業的投融資需求。產權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門檻低,約束條件少,操作靈活,融資量大。重要的是,產權市場不是分拆交易,是整體交易,交易的過程就是多元化的過程,機制創新的過程,產權交易之時,就是國資國企改革之際,兩者緊密度高于目前的證券市場。
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后,產權市場的發展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主要發揮了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國有資產有序流動的平臺功能,國有資產的有序流動要體現市場的價值,不但不能流失,更要通過投資、運行實現保值增值;二是科技與國有資本間的聯結功能,技術與產權的一體化已經成為現代產權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三是外資引入國資國企的通道功能,全球產業的轉移帶來大量的企業產權和股權的流動,處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發達國家力求占領產業先機,必然會將制造業向外輸送和轉移;四是市場價格的發現功能,產權交易市場的核心功能是價格發現。
產權市場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中國,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積累了巨額的國有資產。初期,國有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后來矛盾和困難越來越明顯。概括地講,國有企業的困難:一是效率低,1997年企業的虧損面到40%;二是包袱重,很多企業幾乎承擔了全部的辦社會功能,有的大企業除了火葬場沒有之外,社會所需要的所有服務體系都由企業負擔;三是“小、散、軟”的情況非常明顯。“小”就是企業規模不夠大,“散”就是散布在各個行業當中,“軟”就是核心競爭力不足。
對國資國企而言,產權市場是其發展壯大的天然的資本孵化器和推進器,它推動了國企的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產品創新和人才創新。產權市場可以為國資國企提供有效的資本流通渠道,這在當前主板市場不能完全滿足國資國企改革需求的情況下尤為重要;產權市場可以促進國企的規范改制,為國企改革提供制度動力;產權交易的過程就是機制創新的過程,交易加快了國企產權的多元化,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和新思維,促進了國有企業干部制度的改革;產權市場還可以提升國資的科技含量,促進國企的科技創新。
我國產權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總體上講,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狀況與現實需要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仍然不能適應國有經濟加快實施戰略重組的需要;仍然不能適應非公經濟廣泛參與國民經濟各領域發展的需要;仍然不能適應中國經濟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途徑提升國際化水平的需要;仍然不能適應勞動、知識、技術、經營、管理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需要。形成這些“不適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原因是:首先,產權市場還缺乏統一的規范,導致很多交易機構間不能有效合作;第二,全國產權市場體系人為分割現象嚴重;第三,在產權交易過程中,政府行政介入過多。
對于我國產權市場的現狀以及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業內人士提出了一個產權市場的總體架構:大體上由四級構成,即:網絡型全國產權交易大市場——合作聯盟型區域性、專業性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省市級產權交易所——省市區域內產權交易網點。網絡型的全國產權交易大市場,是在全國省市級產權交易統一市場和合作聯盟型區域性、專業性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的基礎上,為消除地區壁壘而構建。合作聯盟型區域性、專業性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在各省市級產權交易統一市場的基礎上,根據區域相關性和專業相關性,按自愿和互利原則,以合作共贏為目的產生。省市級產權交易所,在各省市區域作為自成體系的行政管轄單元和省市級具有很強調控能力這一雙重條件下產生的。省市區域內產權交易網點,其形成是在一定的輻射范圍內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條件下產生的。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