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落入環保的十個“誤區”
1. 綠化不是環保
我們把生物多樣性打破,種植單一的物種,這不是環保。但城市生活,不得已而把原有的自然物種改成綠化物種,這是城市化以后必須的選擇。真正的環保,主要應該是原生態的自然水域和自然物種,保護好生物多樣性。
因此,看一個城市綠化好,不一定環保好,這個城市可能廢水排放嚴重。
2. 紙張可以回收,但絕對不可浪費
我們在生活總看見一些人知道廢舊物品的循環利用,但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資源和制造垃圾的時候,卻很不在意。比如,很多人在用紙的時候就很隨意,他會說:沒關系,這是可以回收的。但我們都知道,紙張在生產的時候,造紙廠廢水的排放對環境的破壞是很嚴重的。而且,紙張循環利用,還要燃燒能源、還要投入人力物力,造價上反而比一次生產昂貴。
補救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環保是減少制造浪費和破壞。
3. 每年植樹不能替代保護已經成活的樹
我們國家每年都植樹,但成效并不大。因為樹木的生活率很低。也就是說,種植小樹完全不能替代已經成活的樹和古樹。一般樹要經過差不多20年才能成材,在此之前要倍加照顧才能成活,一旦樹木成活,就很難死去。成材的樹和樹林,將成為一方水土的保護神,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棲息地。因此,濫用成活的樹是相當愚蠢和不理智的行為。
保護古樹,保護森林,也是保護水土、大氣和動物。
4. 用廢舊物品做藝術品,不是環保
我們經常看見一些行為藝術或者環保主題的宣傳上,很多人用廢舊物品做藝術品。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將廢物再次循環利用。然而有個問題就是:經常看見很多環保宣傳,特意購買新的筷子、新的瓶子來做藝術品,因此,過多的做藝術品來宣傳環保其實也是真正的偽環保。
5. 環保不是環保局的事,是我們每個人的事
我們在生活當中宣傳環保,總是有人說,這應該是環保局的事。我們知道,環境不是環保局的,是我們大家的,環境也不是環保局破壞的,是我們每個人參與破壞的。當我們納稅以后,我們有權利追究政府的責任,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履行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你才有權利職責政府的公共責任。
這個道理很簡單,政府不允許打孩子,但還是有人打他家孩子。我不能因此就打我的兒子,在政府還沒有管住所有人之前,至少我可以做到不打我兒。
6. 人工養殖保護動物就是這個物種的數量
我們知道,每個物種每天都承受著無數次的生態考驗,這就好比,每天都在第一線工作的人員,他的工作經驗和能力,不是書本上的,是學不到的。一個自然界的物種對抗災害、疾病和生存的能力,比養殖動物強很多倍。養殖的動物數量再多,也不能替代野生物種的生態價值。
因此,我們養殖再成功,也不能放棄野生物種。我們保護野生動物的關鍵,不是保護它的基因,是保護它的生存環境。
7. 清潔不是環保,相反過度清潔就是破壞環境
很多人以為清潔就是環保,其實這是個大大的誤區,過度的清潔是相當破壞環境的。我們的江河被越來越多的洗衣粉和洗滌劑污染,因為很多小城市根本沒有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流。
我們一己之潔,完全不顧眾生之命,這是缺失社會責任的自私行為。其實我們使用原始的洗滌用品,比如肥皂、堿水等,對環境的傷害相對少很多。
8. 保護環境不是農村的事,就是城市的事
很多人認為,盜獵、濫排坊污水都在鄉下,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應該是農村的事。但我們忘記了,正是因為城市的擴張,才會導致農村的環境污染,正是城市里有購買的市場,鄉下才有盜獵的行為。
我們在城市里吹空調、坐地鐵、吃野味,鄉下建工廠、砍樹、挖煤和盜獵。罪惡的根源在城市,而且,城市占用了主要的受教育資源,受了教育的人更有社會責任保護環境。
因此,無論是保護環境還是保護動物,城市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
9. 以紙代塑并不是環保的選擇
我們國家的怎林資源非常緊缺,完全使用紙張做包裝,我們的森林資源很快就會被用完,江河湖也會被污染得一塌糊涂。我們的環境問題,最首要的是生存問題,所有的生物生存必須的是干凈的水和空氣,干凈的空氣靠的森林,生物鏈的維系靠的也是森林,物種多樣性的保存靠的也是森林,因此,少用紙張是特別重要的。
而白色垃圾的處理,在城市當中已經有了一些解決的辦法,從生態成本上講,塑料是比紙張便宜的。但我們不能因此濫用塑料,城市消費中最瘋狂的就是塑料袋,超市商場中浪費和重復包裝、過度分類非常嚴重。
真正環保的原則,是盡量減少制造浪費,首先保護生命。
10. 環保不是前人破壞的,就是我們破壞的
央視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兒說過一段話:環境就是你們破壞的,因為爺爺那個時代,森林茂盛、天空湛藍,環境還沒有被污染,而我還小,還沒開始破壞環境。那么環境破壞,就是你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