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金企業急需解決科技創新難題
在當下科技局進行的科技難題征集活動中,大多中小企業踴躍參與,熱衷“傾訴”難題。相較資金難題而言,“科技饑渴”也是建德市中小企業急需解決的另一難題。
研究金融危機襲擊后的產業狀況,可以發現一個共性:那些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強;那些技術含量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則受到了嚴重影響。記者在走訪企業中了解到,當前大多數企業主正在思考的是:金融危機過后,企業生產經營的復蘇靠什么?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而市科技局在今年4月份開展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企業將未來的發展寄托在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產業上。
乾潭鎮五金工具研發中心負責人表示,行業研發中心需要為企業解決共性化問題,而這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目前該中心亟需開發一種低成本的自動化加工裝置,因為這是該行業中100多家企業的共同難題,但由于受設備落后和科技水平偏低等因素影響,該中心一時還無法獨立解決。“從國外進口的成本高不可及,而國內的科技水平能不能達到物美價廉的目的,我們還不知道。”斐凌工具技術經理表示,五金工具行業在生產和標準上的難題還很多,他希望研發中心在產學研合作道路上走得更遠一些,從而成為行業內部的“醫院”,通過這個研發中心,中小企業能解決自身遇到的大部分技術難題。
一位從事化工行業二十多年的企業主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建德曾經盛起過名為“星期日工程師”的產學研合作早期現象。許多科技人員利用周末休假時間,以兼職方式幫助鄉鎮企業進行科技開發和科技合作,有力地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當企業認識到科技的力量后,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由個人行為轉向組織行為,從部分院所、科技人才轉向所有科技人員,從項目的合作向成果轉化、人才轉化、平臺搭建等全方面的合作。得益于此,新安化工等一大批大中型企業得到蓬勃發展。
而建德市碳酸鈣、化工行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科技方面需求,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產品的配方。環宇工具從2007年起正式介入冶金粉末的生產,企業負責人還表示,今年要把年生產能力擴大到一萬噸,而這還得先解決新材料的配方難題。同樣,華海化工、春葉有機硅涂料公司的產品在特殊狀態下會鬧一些“小脾氣”,他們均希望通過配方的改良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改良配方,并不是單靠企業自身閉門造車就能解決的,他們需要更加高端的硬件設備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員,比如借助科研院校這個“外腦”。
科技饑渴癥還顯示在企業對科技人員的需求上。“除了開發新產品外,原生產工藝流程的改造,同樣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浙江欽堂鈣業股份公司負責人表示,科技人才的缺乏也同樣限制了企業在高端產品上的研發能力,人力資源的引進和培養成為公司整體發展的制約要素之一。企業在科技上的強烈需求,引起了市科技局的高度關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馬上推出新舉措,逐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科技難題,加快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夯實工業經濟增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