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拉內需十大規劃力求標本兼治
隨著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的發布,業界對規劃系列中第十個產業的猜想終于揭開謎底。而十大產業的調整和振興才剛剛開始,要盡快、有效落實各項規劃,就要盡快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與保障措施。
在國新辦2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介紹了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
陳斌會后向中國工業報記者透露,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細則已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進行了重點討論,專家業已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各項細則將于3月中旬陸續對外發布。
產業振興本身就是內需拉動
截至目前,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業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全部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將于近期陸續正式印發。
劉鐵男解讀規劃時指出,加快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后勁、實現產業升級是制訂和實施振興規劃的一條主線。振興規劃既不是簡單的應對危機措施,也不是面面俱到的長遠規劃,而是一個遠近結合,標本兼治,既立足于當前保穩定發展,又抓住機遇促進結構調整,有目標、有重點、有抓手,務求實效的行動計劃方案。在實施時間上按三年(2009~2011年)考慮。
談及十大產業入選始末,劉鐵男表示:“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十個產業中,有的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其中九個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約占我國稅收收入的40%,直接從業人員約占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的30%。
其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船舶和裝備制造作為重要的基礎裝備工業,在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使我國社會信息化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對于第十個入選的物流業,劉鐵男特別指出,作為服務業的重要分支領域,它跟九大產業密切相關,既是九個產業行業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也是這些產業跟國內外市場相連的重要載體。物流業調整振興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的需要,也直接關系到其他九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所以,十大產業是有機聯系的整體,更能夠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組合拳。
兼并重組不影響中小企業發展
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突出強調了有保有壓、突出重點,既保護和發展好重點產業、重要生產能力和重要的市場份額,防止“兩高一資”的落后生產能力死灰復燃;同時,要修訂產業政策,進一步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快推動兼并重組,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培育和壯大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加快開發重大產品和重大技術,在帶動產業升級的同時,形成高附加值、長產業鏈的擴大內需拉動。
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與加快推動兼并重組是否意味著中小企業的成長環境面臨改變?
對此,朱宏任特別強調,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微觀基礎,支持各個行業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也是規劃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兼并重組并不矛盾。
朱宏任指出,規劃中的兼并重組重點強調的是“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產能、提高行業的集中度,繼續推進優化產業的組織結構,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需要強調和特別說明的是,兼并重組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政府則通過法律、法規、政策加以規范和引導。
調整振興規劃中兼并重組的內容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第一,要深化壟斷行業的改革,完善競爭性市場格局的形成;第二,通過企業、行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加快區域布局的調整,鼓勵各地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高產業的集中度;第三,抓緊制訂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嚴格規范企業改制,妥善解決富余人員的安置、企業資產的劃轉、債務核定與處置、財稅利益的分配等問題,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第四,鼓勵引導企業之間通過市場機制運用資本手段進行聯合、兼并重組,促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