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話與合作中走向雙贏
-“中美經貿論壇”綜述
2月14日至15日,由人民日報社和美國中國總商會共同主辦的中美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來自中美兩國經濟界和學術界的人士匯聚一堂,就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解決貿易不平衡等內涵豐富的議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互信,達成了許多共識。這對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穩定發展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對于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馬誠禮認為,在美中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美國方面存在著很多誤解。事實上,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在華投資的同時也將其自身的對美貿易盈余帶到中國,而且中國對美出口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在華公司的出口。目前,中美兩個優勢互補的經濟體之間已經形成了互利雙贏的局面。中國國際經貿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也認為,中美兩國應當超越貿易逆差問題,因為“逆差并不可怕,不應糾纏不休”。
在市場準入問題上,與會代表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四年以來,已經給美國企業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和機遇,同時美方市場準入條件的改善也有助于中國的外貿出口。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指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認真履行世貿規則積極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目前中美農產品貿易中,中國是逆差。他表示,市場準入應當是相互的、對等的,希望加快中美雙邊農產品市場對等開放,推動雙邊農產品貿易互利互惠原則的落實。中國國際航空集團總裁李家祥通過國航的實例指出,中國航空運輸市場是對美開放最早、最徹底的市場,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和機隊擴張帶給美國的商業利益覆蓋了美國整個航空制造鏈,穩定了美國航空制造業數十萬人的就業崗位,為促進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參加知識產權保護討論的中美代表認為,保護知識產權問題對于中美兩國都十分重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保護外國企業的利益,也是對中國自身經濟的保護。曾任中國WTO談判代表團法律專家組組長的張玉卿律師認為,未來的世界是對知識產權占有率的競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歷史使命”。美國商會東北亞事務主任王杰充分肯定了中國強調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政策。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玉光表示相信,長期多方位的中美知識產權合作,對兩國來講是一種共贏的局面。中美兩國可以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人才培訓、知識產權制度的普及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蒙代爾教授就人民幣匯率問題作了發言。蒙代爾認為,在1975—1995年間,日本曾經在美國壓力下將日元大幅升值,由此帶來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他說,中國不可能將通貨緊縮“出口”到其他國家。《國際商報》國際商務交流中心主任何偉文認為,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之間沒有內在關聯。
與會代表還就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跨國并購以及國際投資家眼中的中國投資環境等問題展開了研討。美國華商會主席、美國商務部少數族裔商業發展會議共同主席李學海指出,“中國制造不等于中國品牌”,應鼓勵中國企業大膽“走出去”,以更優質的產品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前紐約市第一副市長鮑爾斯等嘉賓,也以本公司開展中美經貿往來的成功經驗,暢談了中美地方和企業之間如何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合作雙贏。
本屆論壇取得許多共識和積極成果。當然,也有些不同觀點,但更多的則是平等的探討和務實的溝通。雙方代表普遍感到不虛此行,增進了相互了解,擴大了共識。一位中方人士深有感觸地說:“多年前談到一些不同意見時,大家會爭得面紅耳赤。然而,從這兩天的會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大家的共識越來越多,一方面也不回避存在的分歧。這說明,中美兩國經貿關系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
論壇召開正值新春之際,本屆論壇的成效更是讓人們感受到了春的腳步、春的希望。可以相信,在中美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必能迎來雙邊經貿合作的新篇章。(本報記者 王恬 劉超)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