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成為全球聚丙烯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聚丙烯生產和消費駛入快車道,產量由1995年的107.35萬噸增至2005年的522.95萬噸,同期表觀消費量由212.92萬噸增至823萬噸,成為全球聚丙烯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
高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催生聚丙烯工業投資熱潮。預計2008年前后,中國聚丙烯工業將進入新一輪投資高峰期,屆時將有近600萬噸/年產能陸續投產,其中65%分屬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中國聚丙烯裝置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巨頭。位居全球十大聚丙烯生產商次席的中石化,在2002年前后建成投產了三套20萬噸級裝置;中石油后來居上,其全資子公司大慶煉化于去年8月建成30萬噸級裝置,這是迄今國內最大聚丙烯裝置,目前該公司正在規劃建設第二套裝置。中石油這套世界級裝置的建成,揭開了中國建設聚丙烯大型裝置的序幕,預計在未來幾年中,更大規模的裝置將不斷列入建設計劃。
在廣東和福建,2009年前有三套合計產能為100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投運。茂名石化30萬噸級聚丙烯裝置今年投運后,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的40萬噸級裝置和廣州石化30萬噸級裝置,將分別在2008年和2009年竣工投運。
在浙江,預計未來幾年將有兩套合計產能為65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投運。目前,臺塑正在寧波建設45萬噸級聚丙烯裝置,預計2007年初建成;鎮海煉化新建石化一體化工程配套的20萬噸級聚丙烯裝置,預計在2007年初投運。
在華北地區,新增的四套聚丙烯大型裝置分布在京、津和內蒙古。燕化公司計劃實施新一輪乙烯擴建工程,2009年新增38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投運后,年產能力將由45萬噸擴至83萬噸,保持行業領頭羊地位;今年2月開工建設的天津1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建設的55萬噸級聚丙烯裝置,預計2008年底投運;神華集團、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在內蒙古包頭和多倫的煤制烯烴項目中配套建有聚丙烯裝置,年產能力分別為30萬噸和46萬噸。
在東北地區,大連石化、撫順石化、華錦集團及大連實德集團在乙烯工程中均建有聚丙烯裝置,合計年產能力為136萬噸。
在西北地區,中石油旗下的獨山子石化和蘭州石化正在興建乙烯擴建工程,聚丙烯裝置年產能力分別55萬噸和30萬噸。
在已宣布的新增產能中,中石化253萬噸/年,中石油135萬噸/年。從產能布局看,中石化新增產能絕大多數分布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及環渤海地區,中石油裝置全部建在東北和西北地區。這樣的產能布局有其自己的考慮。
中國聚丙烯分為南北兩大市場,并呈明顯的‘南重北輕’態勢,70%左右的消費量集中在華南和華東地區。華南地區是聚丙烯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最大的集散地,進口量約占全國進口總量60%。在‘三北’(東北、華北及西北)市場,華北市場處于成長期,占全國市場份額12%左右,發展勢頭迅猛;東北和西北市場容量過小,僅分別占5%和2%,大部分聚丙烯要南運。預計2008年前后,‘三北’地區將新增產能390萬噸/年。根據中國聚丙烯市場情況,中石化選擇在三大需求市場腹地新建產能,顯然基于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競爭力的考慮。但目前珠三角市場趨于飽和,長三角市場增長潛力有限,反倒是部分聚丙烯下游加工企業為降低成本選擇戰略北移,使東北和西北地區潛力巨大,因此中石油新增產能集中在這兩個地區,雖然遠離目標市場,應當有較明顯的后發效應。
在新建裝置中,除了少數幾套規模20萬噸級外,絕大多數超過30萬噸級,達到世界級規模,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上述裝置若能如期投產,中石化產能將有可能超過排名第一的巴塞爾,躍居全球聚丙烯榜首;中石油也將躋身前五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