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為石化行業吹來暖風
美國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受到沖擊,我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主要表現在海外市場需求明顯下降,我國商品出口受到較大影響。為最大限度減少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近期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接連出臺了在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刺激經濟發展方案、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關稅、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業收費等措施。
為了防止經濟下滑,我國近來政策頻出,從出臺的宏觀政策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穩定經濟增長的決心很大,也提振了市場、企業、消費者等各方面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處于景氣下降的石化行業的經營環境。
首先,盡管目前無法量化對需求的影響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會改善部分產品需求低迷的狀況。從石化產業下游行業看,國家將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理順比價關系,這將有利于包括化肥、農藥等在內的農用化工產品生產企業擴大需求,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11月19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行業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紡織服裝、家電等下游企業的景氣回升會進一步推高對原料的消費數量,或者至少能夠緩解下滑的程度。
其次,稅費改革、調整將進一步降低石化企業成本,緩解企業成本壓力。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取消部分鋼材、化工品(輪胎等)和糧食的出口關稅,降低部分化肥出口關稅并調整征稅方式。19日,國務院提出繼續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和部分輕工產品出口退稅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同期,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總減免金額約190億元。
此次取消和停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涉及教育、勞動就業、人才流動、執業資格、工程建設、外貿出口、藥品生產、家禽養殖、農業生產等多個領域。同時,還將進一步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按照“正稅清費”原則,對現有收費進行清理、整合和規范,推進稅費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收入結構,逐步建立以稅收為主、收費為輔的政府收入分配體系。市場認為,“減費”可以發揮與減稅政策相同的擴張效應,有利于促進企業增加投資和居民消費,擴大國內需求。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盡管政府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的積極措施刺激消費增長,但是,由于這些措施對整體經濟的覆蓋面相對有限,經濟發展仍主要取決于基本面狀況,不少行業,特別是主要以出口為主的行業仍將面臨全球需求下降的難題。對這些行業或企業來說,政策調整只能“減負”,降低成本或減緩成本增長的壓力,但在需求疲軟的狀態下,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很難扭轉行業下滑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