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正處于“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中(2)
記者:您覺得,傳統造紙業向現代造紙業轉變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哪些問題?
曹振雷:現在的造紙行業,一般是現代化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比較高,而一些傳統的裝備還是比較落后的。目前,造紙行業有1/3的生產能力處于全世界的領先水平;還有1/3要面臨淘汰的;剩下1/3雖然處于中國比較先進的水平,可在國際上也就是90年代末期的水平,大約落后國際10年的水平。
我認為,目前,造紙業最大的問題還是自主創新的很少,設備基本上都是國外進口的多,現在國內的造紙企業在設備方面基本上用的都是ABB和西門子公司的產品。中型紙機里,管控系統有一個說法是“中國的軟件,國外的硬件”,做的比較好的是在杭州的一個企業,叫華章電器,中型紙機大概有80%都是他們做的,他們用的是美國的硬件,利用中國人力資源的優勢。相對而言,在造紙界主要是這三家供應商在做,企業只不過從應用的角度來做的比較多。
記者:您覺得作為流程工業信息化的方向——管控一體化,造紙行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才能最終達到這一目標?
曹振雷:現在沒有管控一體化,就不能稱為現代造紙工業。我認為,管控一體化是一種手段,采用管控一體化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造紙企業競爭力的手段,這種手段是要投入的。那么,對于一些規模比較小、比較落后的企業,它所投入的回報是不夠的,所以很難發展起來,這些企業就要面臨淘汰。整個的發展趨勢是這樣的。比如說一個很小的紙機,只有兩米寬,它一天的產能也就幾十噸的紙,讓他也花幾千萬上一個管理的系統是不現實的。另外造紙機的硬件很多方面也是不可控的,這也不可能實現管控一體化。實際上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是造紙工業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化的一個過程。所以,我認為,信息化管理和管控一體化是促進這個過程的一種很好的手段。
記者:面向“十一五”,對造紙行業來說它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曹振雷:造紙工業肯定要向大工業過渡,未來肯定要和國際接軌,近幾年造紙工業的建設規模很快,要用現代化管控系統、信息系統在制造業里花費是比較高的,投資比較大,每年都有上億或上幾十個億的投入。如果說全世界有兩臺新紙機的話,就有一臺在中國,中國占了全世界擴產能的將近一半,當然中國不僅要擴大生產能力,還要取代落后生產能力,提高整個的效率。國家提出建立節約型社會,現在造紙行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怎么提高生產效率,減輕污染,降低污染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這是造紙工業“十一五”制定的最重要的兩個目標。
我覺得關鍵是要在技術上、裝備上改進,通過信息化促進這些方面的改進,可以提高質量,整個信息化系統建立好管理,也可以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在線的檢測、在線的管控、在線的調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其他的東西反饋慢一點沒關系,由于現代造紙機車速度快,如果慢一點,1800米的紙就印過去了,這樣不僅會大大影響生產效率,也會很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