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儀器儀表行業在深刻變化中發展(一)
一、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在發展,全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
以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為基礎,經過整理,從1996年到2000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和統計數據如下:
銷售收入由318.46億增長為493.45億,增幅54.94%,年均13.74%。
總資產由643.69億增長為748.06億,增幅16.21%,年均4.05%。
利潤總額由6.05億增長為28.47億,增幅370.58%,年均92.65%。(注:利潤增長主要是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
虧損企業虧損額由12.84億降為7.52億,減虧5.32億,減幅41.43%,年均10.36%。
全行業企業數98年1524個,2000年1597個,基本穩定,略有增長。
2001年,與全國制造業一樣,雖然遇到了世界經濟不景氣,我國加入WTO進口增長,國企正處于轉軌關鍵時期等困難,但由于國家加大投資力度,國企努力轉軌改制,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積極吸引外資等正確方針的貫徹執行,全行業仍然保持向上發展的態勢,全年預計增幅在10%左右。
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不但在發展,而且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
行業的資本結構和企業經濟類型有了重大變化:國有和集體企業占全行業企業數的比例為53.68%(其中國有28.92%,集體24.76%),民營企業占24.62%,三資企業占21.70%。按銷售收入,國有和集體企業占40.27%(其中國有23.83%,集體16.34%),民營企業占23.02%,三資企業占36.81%。按總資產國有和集體企業占53.67%(其中國有42.98%,集體10.69%),民營企業占21.88%,三資企業占24.45%。從上述統計數據看,計劃經濟時代,儀器儀表行業國有企業占絕對控制地位的局面已經打破,新的資本結構及發展態勢正在形成。
國有企業進入了改革改制的關鍵時期,部分國企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機構精簡,人員分流,主業上升,領域拓展,效益增長,新機制開始發揮明顯作用,并不斷完善,企業運行初步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大部分國企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尚未取得決定性的突破,也有的企業,觀念未變,進展滯緩,業務萎縮,陷入困境。
民營企業地位上升。近年來,民營儀器儀表企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在全行業中民企業從業人員占19.40%,總資產占21.88%,創造的利潤占31.76%,這充分說明了民企的生命力,有的成功的民營企業已上升到行業骨干企業,領頭羊的地位。民營儀器儀表企業在勞動密集的產品領域占優勢,并正在從勞動密集為主向勞動密集與適度技術含量相結合的領域發展,有的民營企業已進入高技術領域。
外資儀器儀表發展迅速。其總資產已占全行業的24.45%,超過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僅次于國有企業。由于外企的資產利潤率,資產利用率高,多數產品的技術含量高,因此其影響和地位遠遠超出其資產比例。近期,我國儀器儀表外企的發展有以下特點:(1)八十年代早期建立的合資企業,除個別外,發展不快。九十年代,我國市場經濟加快發展時期建立的,有后來居上之勢。(2)以簡單組裝和營銷為主的外資企業進展,在華有生產基地,生產和技術轉移不斷深化的企業成長迅速。(3)中外雙方對半合資和中方控股的企業減少,外方控股和獨資企業上升。(4)我國加入WTO前后,外資加快進入中國儀器儀表行業領域的步伐,開始出現探索并購中國優秀企業的趨勢。
大學和科研機構創辦的企業在技術含量較高的保佑和控制系統領域顯露頭角。這些企業雖然目前在企業數量、銷售收入、資產和利潤總額等在全行業中所占比例還不大,但是它們一般按新機制運行,努力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在強手如林的高技術產品領域占有不可忽視和日趨重要的地位,并保持著蓬勃向上的趨勢。
行業的變化不止這些,其他諸如技術發展、經營觀念、管理模式等都有變化,但是現階段資本結構和所有制形式的變化最為突出明顯,最為關鍵,必然會推動全行業各方面持續不斷的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