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石油化工行業增長趨勢
由于我國原油的進口比重越來越大、化工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因此我國石油化工行業面臨的增長環境,不僅受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也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
我國國民經濟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國民經濟會繼續保持穩定適度的增長水平。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將對能源需求形成穩定的拉動。能源供應偏緊是我國能源供求的基本格局,盡管國家提出了節約型增長模式,發展循環經濟,但現階段能源需求仍將隨著國民經濟的日益增長保持穩定上升,特別是隨著汽車及交通運輸產業的快速發展,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樣會保持快速增長。我國化工產品的自給率相對較低,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化工產業不斷改善產品結構、提升技術含量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化工產品的廣泛需求,特別是在附加值較高的化工產品領域。這一方面會促進化工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另一方面化工用油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保持高位波動的態勢
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呈現一種脆弱的平衡。人們對原油供應的信心嚴重不足,稍有個別變量的波動,就會在原油市場形成較大的影響。油價的波動更多的反應的是人們對未來的判斷。從發展動態上看,原油需求和供應的增長不均衡將是決定油價繼續保持高位波動的最根本原因。在這一基本判斷下,原油市場的供求仍將面臨來自各個領域的不確定因素的考驗,難以建立穩定的均衡。國際市場原油供應能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開掘,煉油能力不足短期內難以解決,這使得輕質低硫油的市場需求會繼續保持高漲,而高硫油的開采以及提煉都面臨著較高的成本壓力,這都將對國際市場油價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投機基金顯然不會輕易放棄這一良好的炒作空間,因此油價缺乏高位回落的可能。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受颶風的打擊較大,短期內會有所調整,同時油價持續高漲也不符合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因此油價繼續上沖的動力也顯不足。
石油價格高位運行仍將繼續影響石油化工行業
首先,原油開采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景氣。由于國內原油價格已經和國際市場基本接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震蕩直接影響國內原油開采行業的景氣。在高油價的刺激下,我國國內的原油產量會繼續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預計月均原油產量將保持在1500萬噸左右,國內原油的供應量會持續增長。原油需求方面,由于國內電力供應緊張的格局有所緩解,燃油發電的生產規模會有所減小,但化工用油的需求會有所增加,同時由于煉油行業虧損局面難以緩解,會影響煉油行業的生產動力,總體上原油加工量的增長速度會保持穩定,不會繼續上升,預計月原油加工量將保持2400萬噸左右。原油的出口意愿依然較強,出口增長速度會保持快速,而原油進口將保持平穩,月原油進口量平均在1000萬噸左右,原油進口的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
其次,原油加工業的虧損格局依舊。國內成品油價格體制的改革短期內難有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震蕩的情況下,更增加了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改革困難。石油是基礎能源產品,具有較強的戰略意義和全局影響力,石油價格體制的改革需要謹慎穩步的推進,以避免油價波動給國民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從國際經驗來看,通過補貼或限價的方式控制成品油價格是各國均面臨的問題。在高油價的年代里,煉油行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會繼續存在,增長形勢不容樂觀。由于煉油環節的虧損經營,打擊了企業加工成品油的積極性,而促進了企業增加烯烴、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的生產規模,這對緩解原油加工業的虧損局勢有所幫助。但同時由于國家暫停了汽油和石腦油的出口退稅政策,限制成品油的出口,取消原油加工貿易,以增加國內市場的成品油供應,這將使得成品油出口收益減少。整體上,原油加工業的增長困難依然較大。
最后,化工行業將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面臨調整。石油價格繼續保持高位波動,是支撐化工產品價格保持較高水平的成本因素。由于化工產品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同時國內市場大部分化工產品的供需格局呈現偏緊的態勢,化工產品的進口量相對較大。因此化工產品面對石油成本上漲,可以適時的提高產品價格轉移成本壓力,這使得短期內化工產品價格在高油價的條件下難以出現明顯下降。同時國內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快速的發展也將促進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使化工產品保持較高的價格水平。同時國際化工產品市場由于高油價而出現價格持續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帶動國內市場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另外,由于煉油業務的持續虧損,石化企業也將努力保持化工產品的市場價格保持在高位上,以增加化工業務的盈利,彌補煉油業務的虧損。這會增加化工產品的生產,促進化學工業的快速增長。
但是從發展上來看,化工行業的增長速度面臨調整。從供給來看,未來幾年內中國和世界市場上的石化產品產能將大幅增加。國內化工行業投資增速一直較快,2005年1~10月份化工行業投資同比增長31.1%。投資增長促進了生產能力不斷擴大,中國陸續有大型的乙烯項目相繼投產,下游衍生物的產量也將大幅增加。由于中國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近年來跨國公司加大了在中國化工領域的投資力度,殼牌、BP、埃克森美孚等石化巨頭紛紛在中國建設大型石化項目,使得中國石化的生產規模將獲得快速發展。南京揚巴、上海賽科、南海殼牌與中海油合資等大型合資乙烯項目將在2006年投產,而上海化工、鎮海煉化、茂名石化和齊魯石化等相繼擴大乙烯生產能力,幾套大型乙烯裝置也將陸續投入生產。國際市場上,特別是中東地區也在加快發展大型的石化項目,中東地區的石化工業憑借資源優勢獲得長足的發展,生產能力提高迅速。可以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亞洲石化產品的供應量將迅速增加,對價格的進一步提高產生壓力。同時,石化產品的價格上漲缺乏持續的需求支撐。原油價格上漲造成的原料成本增加通過提高化工產品價格予以轉移的趨勢不能持續不斷的進行下去,因為石化產品的提價將進一步壓縮下游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這對下游企業的增長形勢形成很大不利影響,最終仍會影響對石化原料的需求。由于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也會有所調整,國內投資增速有所下降,汽車、房地產、家用電器等化工下游產業的增長速度均面臨調整的態勢,國內市場對化工產品的需求上升勢頭會逐漸放慢。因此國內化工產品的供應增長較快而需求增速面臨調整,很難為化工產品價格上漲提供持續的支撐,而原油價格成本難以回落,這使得化工行業的成本壓力會逐漸增大,這在基礎化工原料制造業和合成材料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增長走勢上已經有所顯現。
另外,2006年隨著我國入世過渡期逐步結束,國際石化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使國內石化市場的競爭加劇。由于國內石化產品市場將進一步開放,關稅降低逐步到位,外貿經營權進一步放開,國內石化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受到擠壓。跨國公司在全球化經營的資源配置中,將憑借規模、資金以及技術方面的優勢,通過直接投資和擴大進口等方式加快占領中國市場的步伐。國內石化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加深,國內石化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