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減變速機行業進入“冬天”
“ 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工業企業的效益從下半年開始出現下滑,這種影響也波及到我們減變速機行業,特別是四季度,企業訂貨量減少,庫存積壓,應收賬款增加,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已經明顯感覺到‘冬天’的寒冷。”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減變速機分會理事長、天津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鋼日前在杭州召開的第六屆三次會員大會上發言時說。
訂單下滑20%
感受到“寒流”襲來的不僅是天津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鋼。
“從10月份開始,訂單下降20%。”江蘇泰隆集團副總裁殷永慶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說,“截至目前,除了一個客戶提出退貨,還有一個客戶要求暫時停止供貨外,其他的業務都很正常。從總的發展趨勢上看,對我們的影響不太大。”
據統計,前11個月,泰隆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左右。“現在我們手中擁有合同額2億多元,到年底完成今年預定的15億元的目標還是不成問題的。”殷永慶信心滿滿地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說:“明年的銷售目標仍然是15億元,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也許會略微減少一點,但到2010年前泰隆集團20億元的銷售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從10月份開始到11月初,銷售出現下滑跡象,尤其是11月份,訂單同比下降20%。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退貨現象,個別客戶提出暫緩供貨。”江蘇國貿減速機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周偉華說。據統計,前11個月,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9億多元。周偉華表示,“到年底完成今年預定的10億元目標,不成問題。保守估計,明年的銷售收入還能做到10億元左右,總的來說,對我們的影響不大。”
“受形勢影響,企業壓力比較大。但從生產上看,11月份是生產任務比較緊的一個月,尤其是貨款回收創歷史新高。今年的生產銷售目標均能順利完成。”山西省平遙減速器廠廠長梁新文說,“金融危機對我們目前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需要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等方面做好調整,企業的‘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目標也不會變。”
針對部分企業產銷出現嚴重下滑問題,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雨豹鼓勵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首先是要樹立信心。他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裝備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他鼓勵企業不要因為暫時的經濟衰退而灰心喪氣。
其次,要冷靜應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啟動了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機械制造業的滯后性,這4萬億元投資對通用機械制造業的直接拉動作用不太明顯。因此,建議企業應積極研究投資動向,針對不同行業,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第三,要保證充足的現金流。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對于現金流不充足的企業來說,很容易出現問題。在這輪危機中,只要能保證企業活下來就是最大的贏家。
第四,要積極擴大出口。為了鼓勵企業擴大出口,國家出臺了相應政策,提高了出口退稅率,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是一個利好。
企業紛紛應對危機
面對如此不利的市場形勢,減變速機行業各企業紛紛行動起來,用各種方式抵御突襲的“寒流”。
王玉鋼說:“首先,我們面對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咬緊牙關,渡過暫時的困難,相信減變速機行業的發展還會上一個新臺階。我們應看到,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趨勢是平穩的,增長是必然的。”國務院最近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出臺了促進經濟增長,進一步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對保證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極大的利好。其次,應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節約挖潛,降低成本。利用這次緩沖的機會,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及新產品的研發步伐,理順內部運行機制,適應市場的變化,為經濟快速增長期的到來積蓄力量,做好儲備。
“這幾年我們發展的很快,內部管理有些跟不上,借這個機會,正好梳理一下內部關系,待到下一個繁榮期到來時,企業就會更快更好地發展。”殷永慶說。他表示,整個機械行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借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正好盤整一下。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來說是不利的,但是,對于進口來說正是好時候。為此,泰隆集團準備投入一些技改資金,引進國外先進的加工設備,提高現有的裝備水平。
殷永慶表示,所謂的危機,實際上也是一種機遇。隨著國家鼓勵發展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力度的加大,給減變速機行業帶來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在這個“冬天”里,他們將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力度,轉戰高端市場。
在開發新產品方面,從三個層面入手:第一層面是研發中心,主要致力于重大的、前瞻性產品技術攻關;第二層面是科技,主要面向市場,為滿足用戶的需要,進行技術問題的攻關;第三層面是以車間為主的生產一線職工,主要是小改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降低成本、節能降耗、質量保證等問題。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周偉華表示,“以變應變”是國貿集團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采取的應對策略。近年來,國貿集團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積極采取應對策略,不斷調整生產結構,擴大生產規模,針對關鍵工藝和關鍵工序加大有效投入,并根據細分市場,提高專業化、模塊化生產能力。2008年,企業僅圓柱硬齒面減速機就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35%。
隨著市場持續下滑,貨幣信貸從緊。處于市場供應鏈下游的企業都通過減少庫存來維持生產,這就對上游企業的供應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公司一方面成立現場監管小組,制定現場管理制度,完善目標考核機制,達成共識,嚴格監督,使現場管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加強對生產計劃、采購流程的管理,通過提高信息化水平,嚴格監督各環節控制流程,使生產各環節得到有效控制,能對市場做出迅速反應。
梁新文認為,應對危機主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尤其要做好員工的各項技術培訓工作。二是加快新產品開發進度,開發新的市場,突出國家重點工程、替代進口設備以及大功率產品的研發項目,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產品的競爭優勢。三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繼續引進國外大規格、大型號的數控機床,為下一步新的經濟增長做好準備。四是擴大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企業下一步技術改造資金充足。五是以打造“信凱”品牌為契機,積極營造以“信凱精神”為特色的企業文化,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呼吁行業“抱團取暖”
在全球經濟增速高位回落的形勢下,減變速機分會秘書長王遠征呼吁:全行業應“抱團取暖”,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要市場好的時候打價格戰,市場不好時也打價格戰。
據王遠征介紹,國內生產減速機的企業有幾百家,部分企業的規模、生產能力、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還不足以在高端市場競爭。為了生存,低端產品價格戰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低質低價的產品,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如今市場不好了,企業更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提高現有產品的質量水平。
他指出,雖然近年來減速機行業已經能生產出達到國外先進水平的產品,但與國外相比,在產品系列化、標準化方面還有差距,產品加工質量、檢測手段及整機性能效率、噪音、外觀質量等都存在差距。另外,產品設計參數是核心技術,我們的企業在開發過程中參數的設計還達不到理想水平,因此設計缺陷往往帶來整機的缺陷。除此之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創新型產品不多,一些新產品只局限在模仿和照搬,缺少核心技術,同質化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在出口方面,據行業協會資料統計,近年來,減速機產品出口額始終在兩億元人民幣內徘徊,沒有突破。
王遠征最后說,如今市場不好了,建議企業要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待到市場好轉時,乘勢而上,帶動減變速機行業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