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起重機行業封閉局面終將打破
編者按
1994年以來,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且戰且卻,到1999年,市場萎
縮了50%以上。自1999年下半年開始,曾經死過一回的起重機行業柳
暗花明:徐重、長起、泰起等一批行業名靠前的企業相繼脫掉“虧損”
的帽子,一些企業也走出低谷。
在行業形勢陰轉晴的時刻,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工程起重
機行業與國外同行的差距至少有20年,行業內無一家上市公司,而行
業產品結構調整、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的形勢刻不容緩。
“四大家族”之首的徐重,匹馬當先,與行業老二的差距正逐步
加大,“四大家族”中的有些成員能否保住傳統地位,值得大打問號。
可以說,工程起重機市場重新洗牌,再排座次,將成定局,通過有關
數據,可見一斑。
不久前,在成都召開了“全國工程起重機及其配套件行業迎接新
世紀發展研討會”。會上,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公司總工程師、副
總經理羅衍領、四川長江起重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輝及北京起重機
廠總工程師盧毅非等一批業內重量級人士發表了真知灼見,現將有關
內容摘編如下,以饗關心行業發展的讀者。
中國的工程起重機以汽車起重機為主,全地面起重機和輪胎式起
重機幾乎為零,履帶式起重機品種規格很少。汽車起重機的整體技術
水平遠落后于歐美十幾年前就已投放市場的全地面起重重機。中國的
工程起重機與歐美全地面起重機的差距至少有20年。汽車起重機是工
程機械又是特種汽車,技術復雜程度在工程機械里面是很高的。但是
長期以業,汽車起重機的價格處于很低的水平,與其他工程機械比較
明顯不合理。以16噸汽車起重機為例,三橋專用底盤,整機重量達到
22噸左右,整機售價在40萬~45萬元之間,甚至有的企業賣到38萬元。
20噸級的挖掘機所采用的零部件、工作原理、整機重量都不比16噸汽
車起重機更多更復雜,其售價卻高得多,銷量最大的是80萬元左右的
合資企業產品。固定式混凝土拖泵技術復雜程度和重量要遠小于16噸
汽車起重機,而60型混凝土拖泵售價超過50萬元,一度曾賣到70萬元
以上。由于售價很低,各生產企業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至今汽車
起重機的配套件沒有一家選用進口件,清一色國產貨。配套件的低水
平,使得整機可靠性低,先進的液壓系統無法采用,整機技術水平上
不去,由于價格低,國外的產品先進技術進不來,對國內產品沖擊小,
國內產品技術進步慢;由于低價格,造成低水平,低可靠性,產品出
不去,無法開拓國外市場,大家都在搶占國內很小的市場,導致價格
戰。這樣就形成一個封閉的、低水平的競爭局面。
工程起重機行業的封閉、保守是很典型的。近十年,國內各家生
產企業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合資企業很少,引進技術的成功范例幾乎
沒有,進口產品總量不多,自身的產品技術性能和規格品種都沒有發
生大的變化。
工程起重行業的這種封閉狀態,絕不是正常現象,追究其形成的
原因,我想有兩點:一是汽車起重機比較復雜,技術難度大,而且受
到專用底盤和上目錄的限制,國內生產其他工程機械的企業很難進入
工程起重機領域,因此受到行業外新生對手的沖擊較少;二是起重機
作業工況多數情況不連續、不激烈,基本上是一個獨立作業過程。它
出故障較少,或者說出了故障有時間排除,用戶還能夠容忍下去,對
高價位的進口產品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受到國外進口產品的沖擊減
少。由于沒有外來沖擊,造成了封閉的局面。這種封閉的局面既不利
于技術進步,也不利于市場的開拓。
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基礎建設工程進一步展開,工程起重機行業將進入一個較長的上升期,
但這種上升是緩慢的、不是激烈的,不大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隨著中國加入W TO,工程起重行業的封閉局面將逐漸被打破。加
入W TO后,限制進口起重機的政策將不復存在,中等噸位的起重機
(主力機型)將陸續有少量進口。用戶對產品的可靠性、技術性能、
操作性能、舒適性以及外觀將越來越挑剔,迫使各企業不得不在產品
的更新換代上下功夫。現在的低水平、低價位將被打破。這種打破無
論是對用戶,還是對生產企業都有好處。隨著產品技術水平和可靠性
的提高,有實力的企業將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由于工程起重機行業的長期封閉、下滑,造成各企業都比較困難,
目前還沒有出現有實力去兼并其他困難企業的企業,而企業之間的聯
合成功的又很少,因此工程起重機行業還看不到兼并聯合的跡象。盡
管很需要產生大的工程起重機生產企業與國際上大公司去抗爭,但這
種大的企業只能是在競爭中發展起來。
汽車起重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國內市場仍將占主導地位,但
應看到全地面起重機的優越性能和在歐美市場的普及,汽車起重機向
全地面發展應是趨勢。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國內應研制適合中國國情
的、中價位的全地面起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