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我國緊固件企業緣何頻陷入兩難局面
當前,國家多項宏觀調控政策對緊固件產業的影響已經顯現,中長期內仍將進一步延續。從目前情況看,全年緊固件產業運行能否繼承以往“前低后高”的態勢,關鍵在于第二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預計今年全年緊固件出口將增長4%-6%。
緊固件企業緣何頻陷入兩難局面
一難:“三座大山”壓力增大
雖然歐盟、美國、香港、臺灣、韓國和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場到會采購商,與上屆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東、東盟和新興市場到會采購商普遍增長。普遍標準件、緊固件對新興市場國家成交活躍。
目前,人民幣升值、勞動合同法實施、出口退稅率下調被緊固件企業稱為“三座大山”,在成本大幅度上漲之時,如何轉嫁壓力成為緊固件企業心中之痛。今后5-10年,中國緊固件企業將不會享有以往“扭曲”的低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能源和原材料、環境、資金、勞動力、土地等五個方面。
換言之,今后5-10年,緊固件企業在這方面的成本將顯著上揚。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緊固件企業將摘掉“低端制造”的標簽?答案也許沒有那么明確。但是對于越來越多的中國緊固件企業而言,成本上漲已經成為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企業必須盡早適應并消化這一改變。
二難:材料上漲不可逆轉
全國鋼材價格持續上漲,主要鋼材品種綜合平均價為5572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36.1%。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鋼材價格是隨焦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而上漲的。寶鋼、首鋼采購的一級焦炭價每噸已經比年初上漲了200元,突破了2000元/噸大關。
此外,鐵礦石、廢鋼等原材料價格也在繼續上揚。進入5月份以來,SWRCH35K、SWRCH45K鋼大規格盤條已突破6000元大關,甚至達到6400-6800元/噸。隨著沿海地區冷鐓鋼需求量加大,南方市場與北方市場鋼材價格差距逐步放大,由北方南下的資源量明顯減少。
面對高鋼價時代,緊固件企業并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這一變化是不可逆轉的。與可以漲價的鋼鐵企業比,緊固件企業很難將產品價格向下傳導。緊固件行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將漲價壓力向下傳導,就有可能失去客戶。即使產品價格有所提高,幅度也較小,以保證銷量,而不至于造成收入的下降。
前幾年,企業可以靠價格、質量取勝,現在的企業更要靠速度、創新和價值鏈取勝。創新是以開發差異化產品來拓展和細分市場,既不能貿然漲價,內部又無法消化,企業還要在服務上做文章。產品可以不賺錢甚至賠錢,但可以通過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贏得更多的訂單,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必須做到的。
當前緊固件行業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有競爭力的緊固件企業存活下來,然后再逐步改變產業與企業的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