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浪潮推動工程機械上市公司股價上揚
行業景氣度下降,股價卻悄然走強
近日,受宏觀調控明顯影響的工程機械板塊相關品種如桂柳工、河北宣工、徐工科技等紛紛呈活躍的態勢,其中,河北宣工于本周一突然封于漲停,桂柳工也是連續多個交易日持續上揚。那么,其動能何在?它們走強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使然呢?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行業正在展開的并購浪潮,是該板塊得以背離行業基本面走強的主要原因。
行業景氣度下降
應該說,去年上半年以來的宏觀調控,對于工程機械行業的負面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地說,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度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基本上呈同步正相關的關系。不得不承認,工程機械行業在兩面夾擊下發展速度減慢,一方面要面臨需求不斷縮小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要承受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低谷已經出現,加息和七大部委聯合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整治力度等重大事件更是推遲了行業的復蘇,在此背景下,不管哪一種經濟類型的企業,其經營情況均較差,2004年度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呈現出的是“收入增、利潤降”的尷尬局面。
外資掘金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現有生產企業1008家,而資產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30家左右,10億元以上的有四家,30億元以上的企業就僅徐工集團一家。工程機械行業生產集中度低,面對外資的沖擊,沒有價格優勢的中小企業必將紛紛出局,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勢必出現大規模資產重組。而同時,工程機械區域化、專業化生產程度逐步提高,全球工程機械產銷重心有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國內逐步轉移的趨勢。國外知名企業看中的就是國內企業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和廣泛的銷售網絡。因此,外資對于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并購浪潮,便悄然展開。其中,卡特彼勒作為“財富500強”中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公司,將扮演主要角色。
卡特比勒公司的優勢在挖掘機產品市場,盡管如此,它還是不得不面對大宇重工、常州現代、小松山推等合資公司的競爭壓力,而在裝載機和壓路機區域卡特比勒完全不具備優勢,國內品牌在性價比上占絕對上風。并購山工機械是卡特彼勒整合計劃的第一個戰果。今年4月,卡特比勒公司收購了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40%的股份,將其納入卡特彼勒的中國體系。拉開了機械行業與國際知名公司整合的序幕。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出資130.8萬元人民幣和43.6萬元人民幣,以股權并購方式獲得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權,成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其余60%股份卡特彼勒將會在適當時候收入囊中。
為什么采用參股方式而不采用合資方式呢?主要考慮這些上市公司在其國有股將來轉讓時,卡特彼勒如果有意,可使用優先購股權。如果無意發展,便放棄股份,可以說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退可守,進可攻,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權,因此可以說利用很少量的資金做了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山工機械是在中國裝載機行業中排名第7,年生產能力達5000臺,銷售收入10億元,其技術在國內同行中較為領先,并擁有完善的產品支持系統和規范的代理商網絡。
通過少量資金,卡特比勒大幅度增加了在中國裝載機市場所占的分額比例。當然,卡特比勒公司野心并不僅僅如此,該公司一直在謀求對徐工集團的收購。徐工集團2002年開始啟動其改制計劃,并在江蘇省產權交易所掛牌面向全球尋找合作伙伴,最初入圍的公司包括卡特彼勒、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美國國際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凱雷亞洲投資公司、花旗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三一重工等,雖然卡特彼勒以最快速度向徐工集團表示了并購愿望,但從后來的發展來看,徐工集團對其心存疑慮。在2004年10月的第二輪篩選中,卡特彼勒出人意料最先出局,剩余全為清一色的金融資本——美國國際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和凱雷亞洲投資公司。最終,徐工集團花落凱雷。
卡特比勒公司為何沒能與徐工集團實現強強聯手呢?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卡特比勒并購徐工,好處在于為徐工帶來先進的技術,優秀的經營理念,同時也打開國際市場。但壞處是,可能對徐工集團多年來樹立的品牌形象造成打擊。從卡特比勒投資意向書中可以看到卡特彼勒要求擁有品牌,強調全球一體化,限制使用原企業品牌,從其目的來看,意在將中國機械制造企業納入其生產體系,而非幫助其發展。而凱雷投資是美國最大的一只私募基金,是一家專業從事資本投資而非實業投資的公司,與徐工集團不存在同業競爭關系,從根本上消除了發生上述風險的可能。
廈工被推到并購潮頭
不過,失手徐工并未打亂卡特彼勒的擴張步伐。事實上,卡特彼勒盯上的企業并非一兩家,其重新布局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計劃頗為龐大。根據最新消息,卡特彼勒計劃并購曾經包括廈工股份、桂柳工、河北宣工、中聯重科、G三一、濰柴動力等一大批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
如此大規模并購計劃,卡特彼勒到底打的什么算盤?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卡特比勒公司的輪式裝載機市場一直穩居第一,年產量在12000臺以上,是卡特彼勒公司僅次于挖掘機的主導產品。但由于中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價廉物美而且技術能力提高很快,桂柳工今年3季度的裝載機產量就已經超過12000臺,廈工股份生產的裝載機也在市場上有巨大占有率,國內企業幾乎把持著裝載機市場100%的市場份額,因此,卡特彼勒收購目的就在于借助資本優勢收購中國裝載機行業,既能阻止中國企業對其領先地位的挑戰,也抓住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市場資源。事實上,今年正成為卡特彼勒加快其動作的關鍵一年。卡特彼勒正不失時機地促進多年來的布局與談判開花結果。
很簡單,卡特比勒在徐工收購失手后,開始著眼國內裝載機的一線企業廈工和桂柳工。而其中,我們認為廈工被收購的可能性最大。
廈工集團是中國500強和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企業,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目前集團資產總額近40億元,去年銷售總額42億多元。去年,“廈工”牌裝載機銷售14540臺,而今年前三個季度銷量就達12615臺,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同行首位。此外,廈工剛剛完成了134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建設和技術改造。
應該說,廈工股份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搬遷改造,2004年全部完成之后,產能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產能的增長又恰逢下游需求量的萎縮,加之國有企業的機制缺陷,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自然備感壓力。更重要的在于,中國龍工于前不久剛剛在香港主板上市,這無疑對廈工形成了進一步的沖擊。號稱中國第三大輪式裝載機制造商的中國龍工,是其鄰居廈工的最主要競爭對手。在這樣的背景下,廈工謀求對外重組的欲望自然就顯得更加迫切。
當然,卡特比勒能否如愿以償拿下廈工,尚存在一定的變數。但是,這種強烈的預期必然會引發二級市場上的積極反應。廈工股份、桂柳工、河北宣工等幾只品種值得關注。另外,工程機械上市公司中的部分績差或虧損品種,亦有望成為外資購并的首選對象,如建設機械、ST盛工等,操作上亦可積極關注。
而需要指出的是,外資加速進入的規律是從小規模向大規模轉變,從生產低檔產品向生產高檔產品轉變,最終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品牌尤其是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重大裝備制造業造成的壓力愈來愈大。相關的行業內部整合也將隨之展開。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能利用吸引好外資促進本國工業發展,又能保持和壯大民族品牌是機械工業行業內部急待考慮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