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合資欽州北海兩煉油項目合二為一
意外,中國兩大國有石油巨擘將首度攜手煉油項目。
4月15日,記者得到可靠消息稱,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積極推動中石油及中石化合資在廣西欽州興建一座大型煉油廠。
在此之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原本各自計劃在廣西欽州及北海建立百萬噸煉油廠,以便在利潤豐厚的華南市場及快速成長的西南市場同臺競爭(見本報2005年12月5日10版《廣西上演石化雙雄會 240億大興煉化產能》)。
然而,發改委在近期的工作會議上否決了兩大巨頭的計劃,轉而力推兩家公司聯手投資欽州煉油廠。這也是在國家頒布《煉油發展規劃》后,發改委依據“煉油新政”實施的首例調控項目。
盡管對于發改委這一舉措,兩大巨頭態度仍是各懷心思。但發改委一位官員指出,“在國內石油市場逐步開放的背景下,國內石油公司實施部分聯合是一個主旋律,這點兩大公司首腦心中應該有數,畢竟他們是國資委下轄的國有企業。”
兩大項目合二為一
“中石化北海煉油項目的申報工作確實已經停下來了。”4月15日,廣西自治區發改委一位相關官員對記者表示。
據當地官員介紹,“對于欽州、北海兩個煉油項目,自治區政府十分重視,并由自治區發改委和經貿委兩部門的主要領導分別牽頭負責兩個項目的申報和審批工作。”
然而不久前,北海煉油項目的推進工作被擱置了,而欽州煉油項目則被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待批。
“北海項目之所以擱置是因為國家有意將兩家互為競爭的工廠合二為一。據說這主要是從避免重復投資和惡性競爭角度考慮,初步的方案是,中石油、中石化在新廠中將各占50%股權。但現在還沒有最后定下來。”上述廣西發改委官員稱。
對于中石油與中石化將合資建立煉油廠一事,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工作人員多以“敏感”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要求。
不過,一位官員對此給予了默認,但他指出,兩大公司的股權比例、項目建設規模等事項至今尚未確定。
“此次國家發改委是依照新頒布的煉油發展規劃對廣西項目進行調控的。”一位跨國油企高層人士指出,“廣西煉油項目應該可以算是依照‘煉油新政’實施的第一例項目。”
在新近出爐的煉油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為了打破區域分割,促進健康協調發展,將逐步采用招投標方法選擇新建和擴建煉油項目的建設業主,開展公平和有序競爭。
“如果依照原來的審批模式,兩大集團各自提出項目方案,分別報送審批,國家沒有撮合它們聯合的政策依據;而現在,所有待建項目必須先由發改委制定發布,企業只能選擇是否參與,在此情況下,發改委自然有權要求企業聯合了。”上述跨國油企人士說。
安內之策
中石油與中石化的首度攜手并非孤例。上個月,中石化已與國內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化合資建立成品油銷售公司。在今年底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即將向外資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石油巨頭們正從競爭走向部分聯合。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南北而治”后,為了迅速攻入對方勢力范圍,兩大集團在全國各地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在此期間,重復投資以及虧本“火拼”的現象并不鮮見。最典型的案例即是2002年兩巨頭搶購深圳南油油庫,其結果是中石化以耗資2.9億元“慘勝”。
“當時兩家公司都剛成立不久,市場主導權尚不穩固,‘自相殘殺’是迫不得已,因為只有擁有一定的成品油市場份額,企業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否則煉油廠、化工廠的生存將無法維系。”一位中石化咨詢公司專家說。
“現在不同了,經過幾年的內部整合,兩大集團都已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產業體系,在資源緊缺的大背景下雙方也開始在很多市場中謀求聯合。但面對仍是空白點的西南市場,雙方高層都志在必得,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此時由國家出面促合,應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雙方在西南市場的紛爭。”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對此次發改委“促合”舉動背后的含義則做了更深的詮釋,“在資源緊缺和市場即將開放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導的企業聯合顯然是一種謀略。如果說從前的重組是為了改善企業運行機制,提高民族工業競爭力的話,那么此時的聯合就是在市場開放前的‘安內’行動。”
據了解,廣西煉油項目是目前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新建煉油項目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尚未確定建設運營業主的項目,這引來各路跨國油企的廣泛關注。
沙特阿美等公司都欲以油源、技術、資金等為談判條件,以獲取廣西項目的股份,為其下一步拓展中國市場,尤其是華南、西南市場奠定基礎。
此前中石油單獨運作這一項目時,也的確和某家境外公司達成了意向性參股協議。然而,一旦在發改委主導下,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來共同運營這一項目,外資將不可能再有參股的機會。
上述研究員同時指出,不僅廣西項目在發改委主導下將促使兩大集團聯手,“正在規劃施工中的錦鄭成品油管線(錦州——鄭州)也是國家發改委一手主導的產物,其目的就是將東北地區豐富的成品油資源以低廉的成本迅速輸往華中,如果僅依靠兩大集團協調,這條管線的進度決不會這么快。”
兩大巨頭各有算盤
然而,據記者了解,對于此次在發改委主導下“被動聯合”,兩大集團的心態各有不同。
一位接受采訪的中石油人士稱,“欽州項目前期的可研、環評、規劃等工作都是中石油在做,中石化此時若能以50%的比例入股,那么中石油太吃虧了。”
“如果股權比例對半,表面上看起來公平,但并不利于未來企業的管理。大家股份相同,在重大決策時到底誰說了算啊?”一位中石油總部人士說,“現在中石油總部正在考慮四川煉化項目對于廣西項目的可替代性。”
來自四川方面的消息稱,在當地的發展規劃中確有一個1000萬噸的煉油項目,它是已經在建的四川80萬噸乙烯項目的配套煉油項目,但目前這一項目尚未送國家發改委審批。
一份中石油內部簡報稱,在建的四川乙烯項目所需原料將由蘭州石化和位于陜西的長慶石化通過管輸提供,而供給西南的成品油也將通過管輸方式從西北調運。
“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按照簡報中的說法計算,運輸量太大,管輸無法滿足。從這點上看,中石油顯然是已經下決心要在四川上馬煉油項目,據我所知西部原油通道規劃時已為西南地區留了口子。”一位長期關注石油行業的專家分析說。
中石化的態度也十分微妙。
中石化廣西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說,“廣西是中石化的地盤,批了欽州項目而否決了北海項目,顯然是支持中石油在華南以及西南地區與中石化的競爭。”
“總部希望能在欽州項目中占控股地位,這樣欽州煉油就可以替代北海煉油,為西南成品油管線提供油源供給。”上述中石化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