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速度減緩農用車業發展前景依然可期
記者近日從“2005年度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運輸車分會年會”上了解到,2004年以來,隨著涉及農用運輸車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強制性標準的發布實施和農用運輸車產品逐步納入汽車管理體系,使我國農用車行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管理模式已發生了較大變化,對農用運輸車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一年來雖然農用運輸車業的產銷快速跌落到了谷底,但在農用運輸車企業的積極努力之下,其下滑速度近期已大為減緩;與此同時,經過農用運輸車分會等部門的大量工作和不懈努力,國家有關部門關于三輪農用車(三輪汽車)的許多政策利好也曙光微露。有關專家普遍認為,盡管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未來農用車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可期。
產銷下滑速度逐漸減緩
據農用運輸車分會秘書處提供的最新資料,2005年上半年全國農用運輸車產量為991628輛,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1%。其中四輪農用運輸車(現稱低速載貨車)產量為216257輛,同比下降了9.40%;三輪農用運輸車(現稱三輪汽車)產量為775371輛,同比下降了3.57%。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高元恩理事長告訴記者,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農用車行業的形勢還是不錯的。在經歷了去年的快速下滑后,今年產銷下降的速度已經趨緩。盡管目前我國農用運輸車行業仍未從下滑局面中擺脫出來,但已逐步進入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狀態。去年的產量同比減少了21.85%,今年一季度下降了16.73%,到6月底則降為負4.91%,從中可以看出下降速度的減緩是非常明顯的。他認為,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有一天農用車行業還會走上增長之路。
強勢企業優勢地位明顯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農用車生產企業137家,共有200多個型號的產品。上半年一些優勢企業的表現依然較為穩健,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如作為行業排頭兵的時風集團,上半年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共生產農用車411407輛,繼續蟬聯同行業冠軍。山東五征集團公司也通過以新穎的產品開拓市場,以品種齊全服務市場,從而搶占了市場制高點,逐步成為農用車市場的強者,上半年分別以167998輛和26278輛的三、四輪農用車產量穩居行業第二位,顯示出了頗為強勁的發展潛力。
根據協會公布的數字可以看出,上半年四輪農用運輸車的行業前十名企業的產量達159440輛,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6%,前十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73.73%,同比上升了8.85個百分點。上半年三輪農用運輸車行業前十名企業的產量為772011輛,同比下降了2.38%;而三輪農用運輸車行業前十名的生產集中度則從上年同期的98.35%,提高到今年的99.57%,又上升了1.22個百分點。
機械工業農用運輸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唐光萍指出,農用車生產集中度的逐年提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實際在生產的企業數量并不多。
記者注意到,隨著農用車市場容量的相對減少與競爭的加劇,市場總體呈現出競爭加劇的趨勢,企業間的洗牌也在加速。
在強勢企業優勢地位得到增強的同時,與從前的火爆形勢相比,有的知名企業行業地位急劇下降。受資金鏈發生斷裂等因素的影響,近十年一直排在行業前2~5位的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因故停產,無論是三輪還是四輪農用運輸車,都退出了前十名之列;飛彩股份有限公司除三輪農用運輸車還以1萬多輛的產量占據行業第8名外,其原來位居四輪農用車行業“三甲”的地位也已失去。
據說,目前巨力股份和飛彩股份公司在地方政府的干預下,都在努力盤活剩余資產,積極尋找出路,企望重整旗鼓。對于這兩家企業的發展前景業內同行均十分關注,期待其能重現生機與活力。
發展前景仍十分光明
與會領導和專家認為,農用運輸車是適應我國農村道路運輸需要、適合農民購買力水平,極具中國特色的產品,未來仍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政策司盧希處長指出,農用車是特殊時代的一種特殊產品,對于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很大作用,對此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都把“三農”問題放在首位,因此這個行業要發展是肯定的。而且從全國的發展水平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農用車在東部地區的需求有可能會有所減少,在中部地區還將大量使用,而在西部地區農用車還要有一個發展階段。
高元恩認為,農用運輸機械與整個農機行業是密不可分的,是農業機械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農民需要的裝備,有著廣闊的天地。在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的大好形勢下,農用車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很光明的。
高元恩強調,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地位,才會有自己的市場。“三農”是個非常大的市場,需要大量的機械產品。由于農用車行業與農民是密切相連的,與其他行業相比有其自身的優勢。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產品一定要緊盯“三農”的需求,要與農民的需求相適應,農機水平要結合農村的經濟水平來調整,對于農村這個特殊的市場要理直氣壯的去開拓、去占領;要通過產品的多樣化、個性化來擴大市場范圍;要通過擴大出口,使我們的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得到發揮。
盧希認為,農用車是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適合農民需要的一種產品,其發展應該還有一定的空間和潛力。但作為一個車種來說,農用車業必須在國家關心的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逐步提高品質和技術水平;改變過去大家心目的農用車是一種低檔車,是一種不安全車種的概念,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高元恩說,今年以來,國家通過加大對超載超限車輛的治理,使超標車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此舉對農用車行業的影響比較大,在規范行業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對行業今后的健康發展十分有利。
三輪利好政策曙光微露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車分會秘書長張咸勝說,在分會及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財政部等部委已相繼就農用車稅費問題下發了財稅[2004]66號通知和財綜[2004]67號通知。其中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就農用車稅費問題下發的財綜[2004]67號通知規定,從2005
年1月1日起,對三輪汽車免予收取公路客貨運附加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對從事田間作業和非營業運輸的三輪汽車予收取公路養路費。這一文件的發布與實施,對于三輪農用車的發展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張咸勝特別指出,由于財稅[2004]66號通知中對三輪車的界定與在生產的絕大多數三輪車不符,為促進三輪農用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真正落實,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協會秘書處協助農用車分會會長洪理芳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重新界定免征車輛購置稅的農用三輪車參數的建議》,建議對財稅[2004]66號通知中關于免征車輛購置稅的農用三輪車進行重新界定。基于洪理芳會長的建議,財政部開展了針對性調查工作,并于2005年7月10日以財稅函[2005]122號進行了答復。在該答復中指出,“你們提出的包括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所采用的農用三輪車界定標準與國家新的技術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是存在的,我們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國家規定技術標準,結合征稅管理的要求,合理調整車輛購置稅中的相關標準。”可見,三輪農用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問題有望得到較圓滿解決,從而為困境中的農用車業帶來了一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張咸勝在本次年會上,還向大家通報了分會關注國家法規政策,爭取有利行業發展的稅費政策環境,堅持行業自律;切實貫徹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促進行業走健康發展之路的相關情況。
完善標準規范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在外部環境仍十分嚴峻的形勢下,農用車行業一方面應該繼續積極爭取相應的寬松政策,維護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堅決不再生產超標車,通過完善和規范行業標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高元恩說,農用車應該向節能型發展。農用車在農村運輸中確實發揮了作用,但也存在著能源消耗過大和噪音過大的問題,對此要想方設法去解決,以達到新發布標準的要求。
盧希表示,農用車目前受生產不一致問題的影響很大,現在按照原有標準農用車已經被限制住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下一步協會和行業要抓好標準的制訂,使其既符合當前的國情,也符合行業的發展。如果標準制訂的太超前,可能行業就很難做下去;但是若沒有一個要求的話,行業也不會健康發展。而要把握好這個度,制訂出適宜的標準,就需要我們在論證時要做到充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