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用鋼情況分析
適處多事之秋,2005年的工程機械如此敏感,以至于任何有關該行業發展的細微變動,都使它神經脆弱。其中自然涵括鋼材價格變動的因素。
關于此,有一組數據可以明證。由于鋼材在工程機械行業原料成本中所占比例較高,部分企業已經達到90%以上,平均在70%左右,因此在鋼材成本上升10%的情況下,行業平均凈利潤下降100%以上,毛利潤率下降52個百分點,凈利潤率下降35個百分點;若能將一半成本因素轉嫁,即價格提升5%左右,則行業平均凈利潤下降20%,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都下降11個百分點。在鋼材成本上升6%的情況下,行業平均凈利潤下降78%,毛利潤率下降31個百分點,凈利潤率下降21個百分點;若能將一半成本因素轉嫁,即價格提升3%左右,則行業平均凈利潤下降12%,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均下降7個百分點。當然此研究結果,對于各個不同企業而言,情況也并不相同。
不過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由于其作業條件、作業對象、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對所用鋼材的要求除一般的強度、鋼度、焊接性能等外還應具有其他特點,比如耐磨性。工程機械的作業對象是泥沙巖石,尤其是履帶式機器的行走機構,土方機械的工作裝置,混凝土機械中的泵、管道、料槽等,工作時受到強烈的磨料磨損,要求所用鋼材要有良好的耐磨性。其次耐沖擊性也相當重要。工程機械在作業中承受的沖擊載荷較大,特別是在巖石地區作業時,工作裝置、車架、傳動和液壓系統所受沖擊載荷往往達到正常載荷的5-6倍,所以要求鋼材應有足夠的耐沖擊性能。另外此類鋼材還應具備耐疲勞性能等特點。
從工程機械全行業計算,每年用鋼量在450萬噸左右,其中裝載機行業用鋼量最大,在140萬噸左右,其次是挖掘機、電梯、塔吊等,其余各種級別的低碳合金高強板也有不少使用,另外還有少量工程機械專用耐磨材料,如鏟刃、履帶板、驅動輪等用鋼。
鋼材在工程機械制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選用優質適用的鋼材,能大大提高機器的性能和使用壽命、節約原材料、降低成本。這一點在起重機、塔機和挖掘機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開發研制并推廣使用各種高強韌性可焊、低合金鋼材,對行業發展意義很大。
發電設備行業
發電設備制造業是鋼材的消費大戶。據測算,鋼材作為發電設備企業的主要原材料,所占比重為60%-80%,而原材料成本又占到企業生產成本的60%以上。同時,鋼材品種、性能與電力設備產品性能關系密切,雙方有緊密的產業鏈關系。
去年全年,鋼材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因素直接影響到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的利潤。目前鋼材價格已經回落,但產業鏈上深層次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在本次中國鋼鐵――機械產業鏈發展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徐英男主任以火電機組為例,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徐英男介紹,火電機組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為鋼鐵,主要耗鋼部分為三大主機: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分別為310噸/萬千瓦、24噸/萬千瓦、21噸/萬千瓦,各占平均定額355噸/萬千瓦的87.8%、6.5%和5.7%。
從所需鋼材品種來看,需求量最大的為管、板材,分別為90噸/萬千瓦和70噸/萬千瓦。據介紹,多年來,發電設備用管板材近期供求矛盾尤其突出,這一問題至今未能得到好的解決。
此外,火電機組所需鋼材規格不齊、品種不全、質量不穩,供應企業開發能力不強、規模不大等問題同樣長期存在。這給火電機組生產企業的原料采購、正常生產帶來很多不便。
我國電力發展的基本方針要求優化發展煤電,鼓勵建設超臨界、超超臨界大容量機組。
2004年生產出第一臺超臨界機組,蒸汽壓力25.20MPa,溫度566℃/566℃;國產第一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壓力27.26MPa,溫度600℃/600℃,正在制造中,有望今年投產。預計到2010年,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占煤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將達到15%。
火電機組的效率主要取決于蒸氣的壓力和溫度參數,參數越高,效率越高。隨著參數的極限化,需要開發更多具有耐高溫、高壓等更高性能要求的鋼材。
預測顯示,“十一五”期間發電設備需求達到2.3億千瓦,其中需要火電(煤電和氣電)設備約1.6億千瓦,平均每年3200萬千瓦。“十一五”期間的發電設備生產將極大帶動對鋼材的需求。
徐英男指出,為了兩個行業共贏發展,鋼鐵企業支撐發電設備發展的能力還亟待增強。例如鋼管,“十一五”期間發電設備制造預計每年需用鋼管數量約30萬噸,其中,采購的瓶頸在大口徑管。“十一五”期間每年需大口徑管總計9.5萬噸,其中8萬噸型號為φ273-711×30~130mm的管材目前國內裝備能力還是空白。
國內鋼鐵企業加快這些短缺品種的開發和生產能力的建設正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