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受次貸危機、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信貸緊縮等多重不利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已呈現增速放緩的趨勢。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機械行業也受到不小影響。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機械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10.3億元,同比增長34.56%,但增幅同比卻下降12.97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377.03億元,同比增長30.68%。與其他行業相比,同期機械工業經濟效益水平也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在主要經濟指標中,機械行業只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略高,其他指標均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從微觀領域來看,全國機械企業75408家中,虧損面達17.54%,虧損企業虧損額161.18億元,同比增長19.32%,比今年1-2月提高3.96個百分點。
不過,盡管增速放緩,虧損企業有所增加,但是業內專家分析,今年機械工業產銷繼續保持增長沒有問題。在8月份召開的年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機械工業的市場需求形勢總體較好,機械工業多數企業手持訂單較多,生產任務仍比較飽滿,為今后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提供了市場條件。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預測,今年下半年機械工業增速將繼續放緩,但全年產銷有望實現25%-30%的增長,利潤實現20%-25%的增長。
在工程機械方面,天相投顧分析師吳華預計,龐大的國際市場以及穩定的國內需求將在未來3-5年繼續驅動工程機械行業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據介紹,2006年全球工程機械銷售額為1600億美元,其中國內為162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份額的12.7%。
吳華分析,從日本、韓國工程機械出口情況對比來看,2007年日本工程機械的出口占比達到了66%,韓國更是達到了76%,中國卻只有9.1%。從具體公司來看,盡管去年我國工程機械主要上市公司的出口增長勢頭也很迅猛,但是卻沒有一家公司的外銷收入占比超過30%。吳華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我國的工程機械公司也將與國際市場接軌,出口比例也將進一步提升。因此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提升空間和發展潛力還十分巨大。
從國內需求來看,天相投顧認為,隨著城市化率的不斷提升和住房條件的不斷改善,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交通建設、能源建設和環保工程等大型基建項目陸續開工,新農村建設以及隨著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技術不斷提升,替代進口的產品不斷增加,未來的三年內國內市場仍將保持旺盛的需求。
除了需求外,在競爭力方面,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也不容小覷。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程機械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首先,在中國裝備制造領域,工程機械是目前最接近國際水平的行業;其次,中國工程機械出口大于進口,且是呈快速增長趨勢,貿易順差迅速擴大,反映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其三,中國的工程機械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因為現在很多國外工程機械產品進不了中國市場。此外,低成本的勞動力和龐大的研發隊伍也是國外同行所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