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產紡織機械競爭力應從四方面入手
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22日電(鐘家誠 曹學軍)紡織機械的競爭,歸根結
底是產品、技術和服務的競爭。國內紡機企業在近期內,應緊緊圍繞紡織工業科
技進步的趨勢和當前進口量大,技術競爭能力較差的產品領域,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和全社會配套能力,形成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未來市
場中占有一定份額。
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深化改革,建成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的企業和企業
集團。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快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推動現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建成一批有核心產品、有核心技術、有競爭活力的紡
機企業或企業集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二、提高技術創新意識,加大技術開發力度。
大型骨干企業應加大技術投入,盡快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以市場為導
向,緊緊圍繞國內需求大、與國外差距較大的棉紡織、針織、印染、化纖、無紡
布機械,進行創新開發,同時注重三個方面的結合:一是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各種
技術資源,實現產學研結合;二是充分應用其他行業已有的技術和成果,注重國
內整個工業與紡織機械工業的結合;三是緊緊圍繞紡織產品的最終要求,加強機
械設計、制造與紡織工藝的結合。
三、建立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全面提高紡織機械產品質量。
提高紡織機械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一致性,是紡織機械行業一項長期的工
作,企業必須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大力推進企業質量認證工作,鼓勵企業引進
先進的制造和實驗設備,保證精確加工和有效的質量檢測和試化驗手段,從可靠
性設計、可靠性制造入手,建立全面的質量保證體系,提高紡織機械產品質量。
四、建立現代營銷機制,改進服務質量。能替代進口的紡機產品,整機進口,不予免稅。
4、為鼓勵國內企業開發國內急需的紡織機械設備,加速開發創新步伐,制
定鼓勵實行關鍵部件國際化配套的稅收政策,同時,將落后設備列入淘汰產品目
錄,限期淘汰。
5、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機械行業
市場的開拓和用戶服務,是競爭的重要環節。企業應盡快建立現代營銷和快
速反應機制,樹立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全面改進服務質量。
為提高國產紡機競爭力,有關方面建議:
1、對近期急需開發的重大項目,在充分調研并經過行業和專家評估論證的
基礎上,分批列入國家重大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國產化計劃,組織有條件的企
業,采用自主開發、合作生產和產、學、研結合的形式,國家給予一定技術改造
貼息貸款和適度的重點產品的技術開發費用支持。
2、加緊制、修訂與國際接軌的紡機整機產品、關鍵專件、配套件的技術標
準和技術規范,加強全社會協作配套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復投入和產品的粗制濫
造。
3、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調整國內不予免稅的進口紡機產品目錄,對已基本能替代進口的紡機產品,整機進口,不予免稅。
4、為鼓勵國內企業開發國內急需的紡織機械設備,加速開發創新步伐,制
定鼓勵實行關鍵部件國際化配套的稅收政策,同時,將落后設備列入淘汰產品目
錄,限期淘汰。
5、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機械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