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系統發展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我國數控技術及其產業經歷了“六五”的引進、“七五”的消化吸收,到“八五”的自主開發,“九五”、“十五”的產業化,為我國數控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數控系統生產的現狀是:
經濟型數控系統產量快速增長
國產數控系統年增長率接近30%,個別企業的年增長率達到或超過50%,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數控機床銷售勢頭良好,帶動了數控系統產品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4年國內生產的數控系統產銷量較2003年有較大增長。其中:經濟型數控系統增長71%,全功能數控系統增長62%,專用數控系統增長22%。從分會數控系統生產廠的統計資料中顯示,2004年產銷量超萬臺和近萬臺的廠家有: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凱恩帝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產銷量過千臺的有:南京華興數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廣泰實業有限公司和南京新方達數控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廣州數控實現了年銷售2萬臺的業績,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具有自主版權的數控產業開始形成,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處于起步階段
“八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了北京機床所和航天集團等數控系統生產企業,形成了中華1型等4個主要數控系統平臺,但目前國內能夠生產中高檔以上產品的企業由于受到技術、體制、人才的制約,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有的甚至已經解體。
據統計,我國生產的金切數控機床中80%為經濟型,20%為中高檔產品。由于國產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目前還剛剛起步,所以國外的發那科和西門子仍占領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主導地位,2004年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量分別是12000臺和7000臺。
近幾年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聯合攻關和行業的努力,企業加大了開發力度,一些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自主知識版權的華中“世紀星”數控系統,已具備4通道、16通道、9軸聯動的能力,其功能達到某些國外高檔數控系統的水平,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并形成了初步的自主配套能力。但從產品可靠性、技術水平上, 我們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如硬件、功能部件選擇和工藝水平、應用軟件開發、生產檢測手段、生產規模和組織、開發能力等等都需要我們去做大量的試驗才能實現穩定批量生產,成套向市場提供商品。
高端產品自主開發實現零的突破
當前我國急需的高檔數控機床,近年來在新品開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配套的數控系統絕大部分是國外產品,國產系統還處在個別產品試用階段,遠未達到用戶滿意的水平。
“十一五”數控系統的四項基本原則
在“十一五”期間行業發展一定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市場競爭和政策引導相結合原則、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原則、系統產業化和深化改革相結合原則、重點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結合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形成行業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具體細則包括以下3個方面:
首先,調整數控系統的產品結構。提升經濟型數控系統,鞏固已有市場。當前經濟型數控系統技術上已基本成熟,加上成本的優勢,已經占市場主流地位,可按市場規律繼續發展,形成市場上的絕對優勢;推進普及型數控系統產業化,擴大市場占有率。發展普及型數控系統,當前首要的任務是培育市場、引導消費。確保數控系統可靠性指標過硬,為此要開展大量的生產驗證,學習廣州數控成功的經驗,在生產驗證中不斷進行質量改進,不斷提高可靠性增長,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跟蹤國外先進技術,加速研發自主創新高檔數控系統。目前高檔數控系統的發展,建議采用技術跟蹤、引進消化吸收,實現自主開發的發展思路,在消化國外高檔系統的基礎上,結合“十五”攻關成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檔數控系統。
其次,形成主機廠、系統廠、用戶廠戰略聯盟。數控系統生產廠要與主機廠結合,不斷開發應用軟件,全面地提高系統應用與水平,與重點機床生產企業密切配合,爭取主機廠和用戶廠的信任和支持,使普及型數控系統的生產形成批量、形成效益。使系統開發、生產制造、系統配套、生產管理、用戶服務全面進入產業化良性循環。
國產系統市場上的突破主要依靠主機廠。如何加強主機廠、系統廠、用戶廠三者間的有機結合,如何在開發、生產、驗證、使用各個環節加強信息溝通,各司其職、團結協作,主機廠是中心環節。三者有機的戰略聯盟形成長效機制,國產數控系統的應用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其三,市場拉動力、企業內動力、政策推動力,三力合一是促進國產系統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市場需求旺盛,當前國產數控機床產量快速增長,整機在系統配置上,經濟型幾乎是國產系統包打天下,國外產品很難進入,普及型、高級型系統國外品牌占有絕對優勢,國產系統很難擴大市場份額。只有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通過企業的積極努力,才能真正形成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控系統產業。